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8(1 / 2)

加入书签

的前车之鉴,家里的尊长都劝我不要嫁,就算是嫁去没落的世家,也好过进这薄恩的皇室,但是他们不知道,我自从幼时去王邸看望过病重的姑母,看见过太子堪折的形貌,就再也走不出他身边三尺的地方。”

“那时年少,心里想的都是快快长大,可以飞入宫城,好去陪伴太子,所以我在十五岁那年,不顾尊长游说,一脚踏进东宫,再也不回头,那时候宠爱太子的哀献皇后、安福公主、昭德太子、先帝一个个的逝去,太后也已经十六载没有出过蓬莱殿,我又怎么可以再弃他而去。”

“好在我那时候年纪虽然小,但是没有看错人。”羊元君看向谢宝因腹部,眼泪就落了下来,“皇室薄凉,他不薄凉。”

谢宝因抬手帮她擦去。

太子和太子妃曾经有过四个孩子,后来接连夭折,但是一直到现在,东宫除了太子妃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人,大约是七大王的圣眷太过,太子也不抱着能够即位的心,子嗣也就不再那么看重。

两个人少年夫妻,战战兢兢才携手走到今天。

“我说这些也只是希望夫人能够心软垂怜。”羊元君轻抓着女子手腕,请求道,“我不愿意死在东宫里,也不愿意和太子隔日而死,要是太子有事,还望夫人能代我转告林廷尉,求他为太子敛尸,陪葬在哀献皇后身旁。”

苔藓中长出的米花,随风摇曳,不起眼,可快乐。

谢宝因将目光落在眼前,终于是卸下心防,问了句:“那太子妃你呢。”

“林廷尉要是能够让陛下同意太子陪葬,就已经是恩德。”羊元君露出个浅笑,她也是快乐的,“再多的,怎敢再求。”

天子性情难测,无人能劝,贤淑妃所能劝的,都是天子当时需要台阶下来而已。

这次出行,谢宝因心中也没底,也是抱着会死的想法,但是看着女子心如死灰的神色,她还是笑着宽慰:“太子所行的是仁孝之事,一定会受到庇佑,郎君一定会拼命保下太子的。”

羊元君指了指这干旱的天,笑叹:“你看,这大暑已经过去五日了。”

谢宝因抬手挡在目前,微微仰头去看,指缝间,烈日灼人。

《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又有俗谚道: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含光殿上,沈云同其余三人共同上书御史台大夫郑戎豢养外妇。

因为外人的介入,才使得这场父子的争吵结束。

天子伸手扶额,合上眼,粗喘着气,像是刚从梦魇中醒来一样,人也缓过神来,瞥了眼太子,不置一言。

神智清醒后,天子重新坐回去,手指覆在血书上,急诏郑戎入宫。

日出坊门一开,孙主薄就派人去通知了郑戎,大理寺卿林业绥因外室而连夜查来的事情。

郑戎知道后,赶紧爬起来穿好衣,着急忙慌的就跑去和堂兄商量对策,就在这时,宫里也忽然传来天子急诏的消息。

兄弟二人相觑一眼。

“先进宫去,最坏不过被贬谪,过几月我再把你调回建邺来就是。”郑彧敲了几下书案,“脛杖,到时买通行刑之人就行。”

有了堂兄的话,郑戎心中担忧减少,来不及回家再更衣,直接登车入宫。

等人走后,郑彧始终坐立不安,要只是外室,何必如此着急要诏见,而且林业绥又怎么会仅仅只为这样一件小事就如此大动干戈。

太子也在含光殿...安福公主!

他连忙起身更衣,吩咐家中奴仆备车去长极巷。

郑戎诚惶诚恐的入了含光殿,拱手行过君臣礼,来的路上也早就依旧把措辞都准备好,随时可以应对天子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