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1 / 2)

加入书签

航看出来后,附耳与女子道:“长嫂,二叔母是不是想要我们下阶去迎。”

谢宝因立在台阶之上,站在门口,从侍女手中拿过腰扇,指腹按在乌木所做的扇柄上,半阙腰扇前后轻轻摆动间,生了微风,拂起女子鬓发。

她笑意浅浅淡淡的,半阖目瞧着那阶下妇人,恍若神祗看世人。

未应。

本来女子会下阶来相迎的杨氏看见那个人站着一动不动,这时候肯定是不好再请侍女或者是写家书暗示,为了给自己解围,她急忙拉上侍女带过来的一个孩童,主动上阶,挤出笑来:“这一看就是从安的妻子。”

又看着袁慈航说道:“这是二郎的新妇吧。”

谢宝因行揖礼,笑着回她:“叔母从巴郡回建邺,路途辛苦,先进去暂坐,休息一下,三叔母也在。”

尽管杨氏心里面还有很多没有说,比如解释为何林益没有一起回来,但是现在也只能笑着点头,跟着去西堂。

在路上,她还是找到个机会说道:“你叔父去了吏部,要交付鱼符和近十年在任所写的文书,所以我和六郎就先回长乐巷了。”

谢宝因看着妇人身旁的那个小郎君,按照身量,应该也有七八岁。

可是林益长大的两个儿子都是侧室夫人生的,已经入仕,在外郡任职,而他与杨氏共孕育三女,没有一个郎君,这么多年来都一直很想要正室夫人所生的嫡子。

那三个女郎也全部已嫁。

她颔首,没有问六郎是谁。

脸上有些没面子的杨氏看着言行都礼数周全的女子,生着闷气去到西堂。

跽坐在堂上的王氏看见妇人进来,从坐席站起,双臂交叠往前面推去,行揖礼,和善的笑道:“十年不见,嫂妇终于回建邺了。”

杨氏还了个礼。

王氏看见妇人身边的郎君,大约也是想起自己夭折的孩子,眼神带着和蔼,问道:“这是谁家的郎君。”

“六郎是我在巴郡怀的。”这件事瞒着建邺这边很久,又是自己梦寐以求多年的郎君,听到终于有人问,杨氏终于是开怀,“不惑之年再得郎君,你二兄很高兴,所以给他取名得麒。”

随后命林得麒把堂上的尊长都喊过。

就算是跟杨氏以前再有嫌隙,王氏对她孩子也是极尽慈和,招手让六郎去她坐席旁边,抬头一直笑言。

谢宝因与袁慈航相视一笑。

因为有家宴,所以杨氏母子离开回东边屋舍的住处换了衣服,休息了几刻后,就又来了西堂。

几个在西堂谈笑到日入时分的时候,疱屋的奴仆来到堂上禀告饭食已备好。

日正时分就已经归家的林勤、林卫铆也先后来到堂上,林卫罹、林卫隺在下学后也匆忙赶来。

没有多久,林益也从吏部回来。

归家稍晚的林业绥则是回西边屋舍换好燕居才来,他身为博陵林氏的家主领着家中子弟在堂上用食。

谢宝因身为博陵林氏的女君领着家中妇女[1]在西堂旁边的厅堂用食。

两人分别以博陵林氏大宗的身份宴客小宗。

分案而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