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4(1 / 2)

加入书签

廉公看似轻视,却又伸手往坐席一拍:“这几载以来,你在国都翻弄风云,从四品至九卿之一,再拜尚书仆射,还能想着来见我实属不易。”

林业绥将眸光收回,刚屈膝跽坐,童官便拿着昨日那件黑中泛蓝的大裘上前搭在其肩,见到男子瞥过来的目光,迅速低头:“这是女君所命令的。”

他闻言默然,与对面的人笑说:“老师刚至国都就以身体有恙为由,谢绝朝臣拜谒,从安又怎敢惊扰。”

见男子婚姻愉乐,王廉公感到欣慰的叹息:“我一老夫都来这里干扰他们夫妻了。”

跪坐在东面往炉中添薪炭的王烹惊吓到当即开口辩解:“廉公此言若是被我阿耶听到,以后回到隋郡必定又是一顿训斥。”

王廉公不由大笑起来。

王烹这支世代居住隋郡,在建邺并未置家产居宅,这座位于延康坊的室第还是王廉公在国都任官时所住,去年得知这个族孙被调任,直接赠予给他。

远在隋郡的王桓知道此子竟坦然接受尊长赐礼,怒而提笔写下千字简,字字都是训诫,并且特地命家臣送到国都。

...

议完国事,已经致仕的王廉公不欲再多言政务,宽袖一挥,命家奴前来摆上棋盘,与男子坐谈几局。

在又一局结束的时候,始终都在输的林业绥一粒粒将黑子捡入棋罐中,神色浅淡:“我想要查清当年昭德太子急薨一事。”

突然听到这个封号,王廉公不由得一怔,转瞬便是凌厉皱眉:“为何?你林从安可不是拘泥于往事的人。”

黑子收入罐中,林业绥两指夹上一子,在纵横的棋盘上重新布局:“当年先父因此而病逝,弟子走到今日虽然是为博陵林氏,然追述先父之志也是人子分内。”

他不是,高坐明堂的天子是。

李璋言明会便利于他,但在人前却不能使众人得知是天子要查此事,而他是林勉之子,执着于当年之事,要替父查明真相,似乎也合情合理。

太原王氏同为士族,对昭德太子也不可避免的会有颇多忌讳,王廉公有些无力的落下一子:“看来你此行,不仅是来候问我如此简单。”

炉上的热汤开始翻滚。

林业绥望过去,用粗巾裹着短柄,倒出一碗,递给对面的人:“当年老师也在建邺。”

王廉公将双手重新放回宽袖内,望向中庭:“我曾在隋郡、国都传道授业于你,如今你出师,步入朝堂,身居高位,离拜相仅一步之遥,已是我所教育的弟子中..权势最盛者,还需我解惑?”

林业绥又不疾不徐的为自己倒了碗热汤,嘴角虽然有笑,但语气淡然:“不耻下问也并非耻辱。”

王廉公笑着回头:“为师者需善施教化,解惑亦非教育的最终结果,重在‘授’一字,何不让我看看你是如何解的。”

林业绥低头一笑,而后浅饮热汤,说出第一个解。

“士族。”

昔年李厚看出朝堂为士族所掌控,且三族的权势已逐渐取代皇权,州郡虽然是王土,然天子却难以插手管治,在那几载里,东宫所出的文书皆是提醒文帝需注意士族锋芒的言辞,其中更有策略。

而文帝继位多年,不让士族手中权力威胁皇权是他执政之素志,心中再急切也知时机未到,为保爱子,奋力将此事压制下来。

但在安福公主丧命于郑氏以后,李厚对士族的存在日益难容,于是在监国期间,不顾阻扰,用尽一切谋略去制衡郑王谢,才初见成效,又想要进一步推出天下寒门皆可考试为官的策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