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北宋大法官 第611节(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五十七章 货币战(中)

这回与募役法颁布之处的情况,可是大为不同,不管是大地主们,还是朝中权贵,真的是众志成城,一定要对抗到底。

这就是因为之前的免役税确实将他们给打疼了。

他们这回是怀着报仇来的。

关键这个时机非常有利于他们操作货币,刚好这时候是乡户处于青黄不接之际,需要粮食,他们大规模出粮,粮价稍降一点,百姓是深受其益。

明明知道他们是在搞事情,但也没有人敢公然指责他们。

然而,有趣的是,王安石也非常乐于见到他们这么干,因为这给他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助力。

如果没有这事的话,他说要在东京发行交子,至少至少都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商议,当初宋仁宗在益州发行交子时,也是经过反复的讨论,更何况是在京城。

王安石对此也抱有很大希望。

今儿他一早就赶到皇城,准备去看看交子制作的进度,这回要发行的交子,可是他亲自操刀,所有的字都是他亲自写的。

“王介甫。”

这刚到门前,王安石忽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偏头一看,只见司马光笑吟吟地走了过来,不禁心想,大早就遇到这小老头,可真是晦气啊!拱手道:“君实早。”

“早!”

司马光拱手回得一礼,道:“正好今日我有一件事想向你请教,不曾想在这里遇见了你。”

你分明就是躲在一旁逮我的。王安石不露声色,问道:“什么事?”

司马光道:“其实司农寺最近已经收上去许多钱币,何不直接将这些钱币发给那些皇家警察,等这些钱币用完,新的铸币估计也就出来了,发行交子,是不是多此一举。”

王安石笑道:“司农寺的钱可不是只发这个月的工钱,今年皇家警察,税警、检察员的工钱,以及开封府所需的运费,可都得靠这一笔钱,我哪敢全部用出去,目前这钱还是不足,只能将交子混着钱币一块发。”

“原来如此。”

司马光点点头,又问道:“故此就仅限今年,以后不会再发了吧?”

我何不也试探一下他的意思。王安石故作犹豫道:“看情况,如果好的话,其实用交子买卖,要更为方便,伱也不想成天出门都带着一车钱。”

我就知道这厮在打主意。司马光神色一变,严肃道:“王介甫,此次你发行交子,我并不反对,但是今后的话,我一定会阻止的,无论此番结果好与不好。”

王安石恼怒道:“我说君实,你怎么老是与我作对,同样是免役税,我做就会增添百姓负担,张三做,你不但不吭声,还对他赞誉有加,我到底哪里招你了,你告诉我,我向你道歉还不成么。”

司马光道:“我可没有针对你,我不过是就事论事,我信你王介甫可以按数发行,可是百年之后呢?你能否保证将来就不会有人向之前益州一样,滥发交子。”

其实他压根就不相信王安石会按数发行。

王安石哼道:“我嘴上保证,你会信么?这能不能行,首先得去尝试,不尝试又如何知道?况且,铜就这么多,可坊间买卖交易愈发频繁,这钱币始终不够用,咱们得想办法,交子也是一个办法,况且在益州用了几十年,虽有问题,但也可以加以完善。”

“哎呀!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

司马光指着王安石道:“狐狸尾巴露出来了,铜不够,发交子,你就是想要以交子替代钱币,朝廷缺钱,就直接可以印交子,这就是你就所谓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你这都已经不是与民争利,而是在掠夺百姓财富。”

王安石被他喷得一脸,怒容满面,指着司马光道:“好好好,你来,你想个办法,来应对当下的钱荒危机。”

司马光立刻道:“这钱荒危机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就是完全放任不管,那百姓也会自己想办法应对的,朝廷要做的就是不要去火上浇油,允许百姓以货物交税,到时他们自己忍不住,还是会将钱币拿出来的。再者说,我也不是说你此番应对有错,我是说,这交子只能用危机时刻,而不能常用。”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你能保证官家就不会滥发吗?”

其实二人都没有错,正如他们的执政理念一样,一个是节流,一个开源。

王安石是理财,他看到的是货币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而司马光是研究人性的,他知道但凡用交子,肯定会滥发的,这是很可怕的。

二人正争执着,吕惠卿突然快步走了上来,“恩师……”见司马光也在,赶紧拱手一礼,“下官见过司马学士。”

司马光稍稍点头。

吕惠卿又悄悄将一张报纸递给王安石,王安石接过一看,心想,就知道遇到这老头,一准没好事。偏头向司马光道:“君实,我有点急事要处理,先告辞了,改日咱们再论。”

言罢,他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司马光好奇道:“是出了什么事?”

忽听身后有人笑道:“你今儿来早了,没有看到刚刚出来的报纸。”

司马光回头一看,见吕公著,先是拱手一礼,旋即问道:“什么报纸?”

吕公著直接将手中报纸递给司马光。

司马光接过来一看,不禁呵呵道:“我也真是自以为是了。”

吕公著问道:“此话怎讲?”

司马光笑道:“我之前一直担心王介甫用交子替代钱币,害了天下百姓,其实……呵呵……百姓也不会糊涂,知道这交子之害。”

吕公著道:“不是百姓不糊涂,而是这报纸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事情啊!”

司马光点点头。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介绍交子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中间就指出当年交子铺滥发一事,还有在仁宗时期,为了筹集军粮,在没有任何准备金的同时,发了整整六十万贯。

这文章里面没有说交子的一句不好,只是在介绍交子的历史。

但是百姓可也不傻,听着大家议论,很快总结出一个道理,朝廷留有准备金,那是仁义,要不留你也没有办法,甚至于不知道有没有,而且这玩意想印多少都行。

就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可想而知。

关键这报纸传播太广,仅仅一个上午,这交子就已经被百姓扔到臭水沟里面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