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1284节(2 / 2)

加入书签

“你不认识他?”

徐羡之摇摇头:“不认识。”

“不应该啊,想当年,他还是很有名气的。”刘穆之喃喃道。

徐羡之到底还是年岁小了些,出道晚了些,论年纪,他明明只比刘穆之小几岁而已,完全是一代人。

可是,此时的表现却好像刘穆之已经是个老前辈了,听着他讲那些过去的掌故,小徐就好像是虚心的徒弟一样,件件都稀奇。

现在人们终于明白,小徐和老刘的差距在哪里了,真的,差的太远了,老刘这些年在京口,虽然是过着一文不名的日子,但是,人家可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虽然日常喜欢蹭个饭,吹吹牛,但是,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肚子里有货。

不只是大晋境内的事情,就是氐秦的、慕容部的,虽然老刘还从没有和这两边的人交过手,甚至见都没见过几个实体,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他们的信息全都知晓。

蛰伏那么多年,他的精力都用在这些地方了。

徐羡之呢,确实是有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瓜,同时也善于权谋,是个混朝堂的好苗子。

但是,事实证明,差距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这是个人性情的问题,和别的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刘穆之虽然年纪也不算大,但是却十分沉稳,别看平日里热爱吹牛打屁,但那都是表象,也是他推销自己的手段。

真实的刘穆之,从来都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弹指之间就可以把上级交代的一切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不出一点差错。

而徐羡之呢,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了,人又年轻,性情又骄傲,虽然在他的前面还有桓玄顶着,仿佛他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目标。

但其实呢,在荆州,他们两个基本上属于卧龙凤雏一般的存在。

桓玄不是好惹的,徐羡之看起来很好惹,其实那只是针对桓玄来说,实际上,徐羡之那也绝对不是个好脾气的人。

桓玄出自谯郡桓氏,那门第高高的,在荆州几乎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谁也惹不起。

而东海徐氏呢,那也不是等闲的家族,在荆州,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了。

要不然,你以为桓冲是从大街上捡到了那么一位青年才俊的吗?

当然不可能了。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科举制度没有兴起的年代,世家子弟交友的范围其实也是很狭窄的。

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是休想被挖掘的。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朝廷选拔人才的大事上,那些平民百姓家的能人异士,如何能走入朝廷的法眼呢?

他根本就没有途径!

于是,人们时常感叹,王朝之初往往人才济济,这是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这是一个朝代人才储备最丰富的时期。

这之后,不论是王朝的气运还是人才的涌现都会走下坡路,这是必然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且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无法被打破?

原因就在于人才的选拔,以古代而论,一个王朝的开始,往往是以战乱开始,那个时候,战争会阻断原有的人才选拔系统,让群雄逐鹿,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打破原有的世家垄断,一展才华。

第1108章 降将朱序

而战乱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的势力集团,各个小朝廷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维持自身的运行。

于是,那些原本不属于任何大家族的平民人才就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大量填充到各个朝廷当中担任职位。

这样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经历了常年战乱之后还能站稳脚跟的人,绝对是人才当中的佼佼者,实力不容置疑。

一个王朝的开始,往往会网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整个的风气也是开拓进取的。

这也让那些平民起家的能人更加可以施展所长,虽然他们有些人只是所谓的捞偏门的,他们的学问很庞杂,他们的学说也并没有什么源流,但是,只要是实用的就可以。

而到了王朝的稳定阶段,已有的那些大家族的势力就又会再度上升,他们依靠着蒙荫、推举等多种方式,又可以占据朝堂高位,当然了,这个时候,那些开国的元勋子弟也就被吸收到了原有的世家当中,算得上是联盟关系了。

于是乎,徐羡之可以得到桓冲的赏识、推荐,这本来就表明了他家也是荆州望族。

这样的人物,要不是常年被桓玄欺压,说不定,会比桓玄的尾巴翘得还高。

哪里能和街混子刘穆之相提并论。

我们刘兄弟虽然胸有丘壑,但是,为人却随和的很,三教九流,凡夫俗子,只要是你愿意和他交往,他就绝对不会拒绝。

为什么要拒绝呢?

想当年,他在京口无所事事的时候,但凡有一个人能够赏识他,愿意听他的各种宏伟的设想就已经算是很给他的面子了。

毕竟,老刘当年真的很穷。

男子汉大丈夫,行走人世间比拼的不就是经济实力吗?你有钱,不管你是丑是美,是小人还是君子,是才子还是蠢蛋,都无所谓,也没人有所谓。

只要你有钱,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

偏偏刘大才子最缺的就是这个。

于是,即便是他学富五车,却也难免陷入无人问津的可怜境地,甚至,那些人还会因为这个男人极有才华,他们又比不上,就更加欺侮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