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节(1 / 2)

加入书签

她有点后悔这么早就搬进来和他住在一起。现在她连跟朋友吐槽几句都不方便。

此时此刻,谭丽莎一个人躺在酒店的床上,正享受着单身女孩的自由。她的手机响个不停。先是天天问她想不想早上去吃当地的地道风味早餐,还刷刷刷地发了一堆诱人的街头美图,晶莹剔透的小笼包,金黄色的锅贴,白色的豆腐脑……

谭丽莎已经戒这种东西很久,猛然间大晚上看这么一堆图,实在受不了。她说:“这些热量都很高吧?我还是在便利店买沙拉盒好了。”

“我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距离我们这里大约三四公里。咱们可以一路快走过去。相当于先来一轮空腹有氧,再吃就不怕了。”

她犹豫了。

天天补充说:“再说,早餐吃多点不怕。白天还有的是机会平衡热量。只要你能早起就行。”

她彻底动心了:“好,那我就早点起来。”

电话里送走了天天,又来了姚望。他问她睡了没,又打听她在做什么。听她说起陆霞弟弟来袭的烦恼,又替她担忧起来,问她以后怎么住,他可以帮她。

谭丽莎这才想到自己。真的。如果陆霞弟弟长期驻扎,并且在那个房子里结婚生子,自己肯定也只能搬出去。

不久前她们大家还很快乐地在一起搞美食周。美好的时光原来这么脆弱。当然,她可以另外再找住处,可是陆霞就难了。陈明硕的计策可以一时凑效,可是几年后,陆霞又要怎样才能摆脱呢。

第二天清早六点钟,谭丽莎与天天一起在楼下集合。清晨天气湿润,凉沁沁的很舒服。街上人不多,正适合这样快走。他们在gps的指引下穿街走巷,渐渐走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行人繁忙,路边停满了自行车。

这是个很大的菜场。由高大的天棚罩着,走进去两边都是小店,中间一条宽阔的走道。很多小店前面排着长长的队,毫无疑问,里面的东西一定特别好吃。卤味、包子、生煎、油条……一股股热闹的香味飘过来,带着原始而直接的诱惑,比高档餐厅里色香味俱全的精美食物更难以抗拒。

谭丽莎很久没有接触过这种纷乱热闹的地方了。大学时,她还曾经热衷于在北京街头巷尾寻找平民美食。但后来北京变得越来越整齐,街头小吃日渐稀少。自从她决定逆袭以后,更是尽量出入一些所谓的高档场所。

此刻猝不及防,仿佛被拉回了几年前的时光。那时候她是个不高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拥有很多廉价易得的快乐。就像眼前的这些人。大爷大妈选购着第一波早市的新鲜蔬菜,顺便为家人买回早餐。排队等食物的人有男有女,满心期待着即将出炉的美味。

他们全都是普通的长相,普通的身材,穿着普通的衣服。可那份闲适与笃定却一点都不普通。

现在她周围的人,总是觉得一切都还不够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满足。

她突然就想起了曾经在李泽家吃炸酱面的往事。在那个破旧的院子里,他们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极为平凡的食物,用宏大叙事赋予其不平凡的意义。她曾经很嫌弃那种生活,于是告别了他们,转身投向新的欲望。

她确实得到了很多,但代价是每天都过得像个苦行僧。比如此刻,她的食欲在疯狂渴望这些热腾腾的早餐,可她的脑子却在煞风景地计算每一种食物的卡路里。

天天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说:“偶尔吃一顿高热量的没关系的。再说,出差本来新陈代谢就会升高。如果晚上有空,我再陪你练会儿。”

谭丽莎决定向食欲投降,偶尔放纵一次。菜场的尾端有一些折叠小桌和凳子,可供食客临时坐下来吃东西。她点了小笼包又点了锅贴,手里拿着豆浆,又在豆腐脑和馄饨之间犹豫。

天天立刻说:“没事儿,尽管点,还有我呢。”

谭丽莎羡慕地说:“你怎么就吃不胖呢?”

“男生新陈代谢本来就高一些,而且我练得多。”

一张小桌子转眼就摆满了。她甚至点了炸糖糕这种罪恶之极的食物。而罪恶总是甜蜜的。一口咬下去,又甜又热,酥脆可口,油和糖都是腻的,可放在一起反而不腻了,只觉得丰盈充沛,结实过瘾。

谭丽莎简直热泪盈眶。几个月没有碰这种东西了。太美妙了。

她激动地拍了照又发了朋友圈。

而姚望与妈妈和e母女一起坐在高档度假村的自助餐厅里,刚挑完了一盘子吃的,忍着锻炼过的酸痛肌肉坐下来,习惯性地翻手机看看,就看到了这满目的街头美食。

他忍不住回复:这是哪儿啊?远不远?吃好东西怎么不叫我?

第61章 色香味美江南菜

谭丽莎发完就只顾着品尝美食,哪里顾得上看朋友圈评论。姚望等了一会儿,看莎莎不理他,又发信息过去。可菜场乱哄哄的,谭丽莎没听见。

姚望又看了两眼照片,这回看出问题了:食物太多了,对面还另外有套餐具。但又不确定是不是拼桌和别人一起吃。

他忍不住拿起手机,把图放大,一抬手肌肉酸痛,忍不住嘶了一声。

姚望妈妈看儿子龇牙咧嘴的,问:“你怎么了?”

姚望说:“昨晚去健身房了。练得有点猛。”

姚望妈妈笑道:“怎么大晚上的想起来运动了。”

“嗨,就赶上了,随便练会儿。”

e在心里鄙夷地想:恐怕是床上运动吧。

又忍不住纳罕:折腾成这样,到底是做了什么大动作?

她一边想着,一边不自觉地把盘子里的烤鳕鱼戳得粉碎。

闲聊中姚望和妈妈说可能会抽出时间和谭丽莎去看工厂,姚望妈妈很高兴,说:“那很好,你多看看。工厂里很学东西的,就可惜我们家没有工厂。”

姚望妈妈年轻时做过工人,后来也想过开厂。但是姚大有喜欢短平快的生意,嫌工厂回款慢,又太占人手,就一直没有做。

于太马上说:“我们家在这边倒是有个工厂,做衣服的。就不知道姚望想不想看。”

姚望有点感兴趣,想着谭丽莎大概也乐于去长长见识,就问:“远吗?可以去参观吗?”

e迟疑道:“那就是个小厂子,不上档次。”

于太劝道:“姚望想看,你就带他看看呗。”

e有点不想去。那是她父亲于总在这附近投资的一个制衣厂,做外贸订单。不是什么牌子货,都是些外国超市和低档小店里的大众廉价成衣。厂长是于总以前的一个司机。她看过那个厂的照片,觉得乱哄哄脏兮兮的。

她一向看不上这种生意,只愿意做一些高端的,符合淑女身份的工作。比如策展,艺术品投资之类。但北京所有的名媛都热衷于这种事,e的身价还不足以在这种圈子里崭露头角。虽然她的头衔是“时尚艺术公司总监”,拿得出手的工作并不多。

姚望妈妈说:“服装厂好呀。姚望不是以前还说过要做文化衫吗?”

e问姚望:“你要做服装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