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节(1 / 2)

加入书签

这几个菜的分量十足,一齐摆上来,看着很是像样。

丁婶家的孩子也大都省吃俭用惯了,哪见过这么多好菜,你看看你,我看看我,都有些不知如何下手,只敢闷着头去夹青菜。

不像祁望,自饿了那两天后,吃饭最是积极,一上桌,便专挑羊肉吃。

顾青青也不多劝,对待丁婶家这几个勤劳的孩子,她也可以算得上是十分好脾气了。

直接起身,拿着汤勺去舀羊肉,从最小的四利开始,一人给了一大勺,就连今年就满十七岁的丁大万,她也没落下。

丁婶赶紧起身拒绝:“他们吃不了那么多,快别给了,你们自家人留着吃。”

顾青青没说话,又舀了一勺,径直添入丁婶的碗里:“你们今晚上还得帮我干活呢,这饭肯定是不能亏待你们。”

祁母也来劝:“是呀是呀,就安心吃吧,我家这青菜、萝卜啥的,还不都是从你家拔的。”

顾青青这几勺子下去,一大盆肉顿时下去了一半,她也没收手,顺势又给祁母来了一勺。

祁望跟三顺挤在一根条凳上,此时眼看着羊肉越来越少,心里着急得不行。

生怕到他的时候羊肉就没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顾青青手中的那个汤勺不放。手上的碗蠢蠢欲动,只等顾青青给他羊肉时,他能及时伸出碗去。

谁知顾青青给祁母舀完那一勺后,便不动了,反倒开始跟丁婶说起话来。

丁婶实在是觉得不好意思,毕竟还没开始干活,一家四口就先吃了人家一桌好饭好菜。

几番推辞之后,拗不过顾青青,最后还是坐了下来。

祁望眼看事情终于尘埃落定,眼神期待地望着顾青青。

顾青青看见祁望要伸不伸的手,暗自憋着笑,想他这两天的表现尚可,还是给他来了一勺,意有所指道:“别偷懒呀。”

她这话是对祁望说的,倒是丁婶家的四利连忙从饭碗里抬起了头,保证道:“青青姐,我肯定好好给你干活,绝对不偷懒。”

顾青青:“我相信你的话。”

*

丁婶一家吃完这一顿饭,放下筷子,急于干活。

丁大万依旧是去后院砌土灶,丁婶和四利过去给他帮忙,三顺和祁望则是负责挑水,顾青青便和祁母继续在院里做竹架。

土灶砌得很快,一个时辰后,便有了大致的雏形。

顾青青过去看了一眼,一个长方形的大土灶,两列,每一列有三个灶口。看着虽有点怪模怪样的,但顾青青没意见,只要能用就行。

灶体刚砌好,还没怎么干,不过因为顾青青着急用,丁大万只得先在下面烧火,慢慢把灶台烤干,出现裂纹时,他也能及时补上黄泥。

待天黑后,灶台便干得差不多了,丁大万试了下稳固性,只要不下雨,用个一两个月是没问题的。

也是因为祁家现如今没有空置的房间了,只能砌露天的土灶。

顾青青打算等挣到银子了,便在后院里重新砌几间屋。到时候好好规划一下,提前备好砖,搭个好一点的灶台,也免得风吹日晒了。

吃完晚饭后,天就彻底黑了下来。

顾青青和丁婶带着几个小伙子,开始去借锅。除了有一位婶子因为家里的婆婆不高兴,临时变了卦,另外三位婶子倒是依言把锅借给了顾青青。

几人把锅搬了回来,放到后院的灶台上一试,尺寸卡得正正好。

东西都准备好了,小作坊也该正式运营起来了。

顾青青已然排好了班,丁大万今天已经干了一下午的活了,便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先回去睡觉,等到夜半了,再过来推磨。

丁婶没回去,而是跟着祁母在后院学习捞豆皮,顾青青也不怕她偷学,腐竹本身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不做豆腐的人,看见腐竹的制作过程,自是觉得稀奇。但做过豆腐的人,肯定发现过豆浆表面的那一层油皮,只是没想到还能这样吃。

等她的腐竹卖出去后,有心的人只要一研究,腐竹的做法肯定是瞒不住的。

捞豆皮简单,难的是控制温度,下层的水要沸了,得及时往锅里添冷水。

等丁婶学得差不多了,祁母便回房睡觉。现在顾青青和祁望还在前院推磨,丁婶有什么问题,就可以直接去问她。

夜半时分,祁母过来接替丁婶,丁婶则是回家把大万和三顺叫了起来。

像顾青青这样分了两班后,夜里干活也就不至于太熬人。

一整夜,祁家的前后院是灯火通明。

进度还是挺可观的,一整晚石磨都没歇过,磨了快六斗的豆子。

反而是捞豆皮这边进度有些慢,虽是六个锅同时开工,但还是存了好几桶的豆浆来不及消耗掉,只能白天继续赶工。

天刚蒙蒙亮,顾青青便把那三个借来的锅送了回去。

早饭是祁母在后院里做的,特意腾了一个锅出来,把早饭做完后,就又继续用来做腐竹了。

丁婶起来时,祁家后院的六个锅就只剩下三个了,而一旁的水缸里,装的全部都是热气腾腾的热水。

丁婶家平日洗个澡,为了省柴火,都舍不得多烧热水。此时一大缸热水,就这么任它放凉,自是看不过眼,索性把热水提回去洗头洗澡。

自己洗完后,还不忘招呼自家几个小子也去祁家的后院提热水,从头到脚洗了个遍。

祁母也有样学样,洗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后,才回了自己的房间补觉。

家里现在热水就是多,只要还在做腐竹,想怎么洗就怎么洗。

丁婶这一大家子洗完澡后,便把家里的空桶都腾了出来,去河边给顾青青打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