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如今猪才一个月大,但也有十来斤了,养在家里也凑合,不过等猪大了,后院肯定是养不下的,还得另外再重新找个地。

祁家右手边挨着的是祁家的老宅,大房在住,再过去便是三房。但左手边那几间破败的土胚房却是一直空置着,要是她能买下来,和祁家这边一打通,这房子立马就敞亮了,哪里还需要发愁没有养猪的地方。

不过这事还得从长计议,家里刚买了毛驴,身上的钱还得省着点花。

顾青青也不一定要买,能租下来也是好的。猪养在隔壁,也方便她们照料,能省下不少工夫。

村子里的事,不必他想,直接去问丁婶便是。

正巧,丁婶听祁母说家里买了猪,也跟着丁大万一起过来了。

顾青青便跟她提了有意租房的事,丁婶自是一口应下了。

——

忙着砌房的这些天,腐竹的名声已经传到其他地区了。

那些嗅觉灵敏的商人,慢慢找来了大沟村,订上一批腐竹,再拿到周边的乡镇去卖。

乌宁县好几家酒楼也派人来订货了,新砌的灶房暂时还动不得,之前随便搭的那个简易土灶,日夜不休,不间断地在产出腐竹。

饶是这样,还是险些供不上货。

直到两天后,灶房能用了,才逐渐缓解了这股压力。

经过陈师傅的改良,灶房里现如今能同时容得下二十个大铁锅。

家里人手不够,顾青青便把那三个坚持到最后一天的便宜徒弟叫了回来,工钱开三十文,还包一顿饭。

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叫何大石,人很老实,二十三了,还没娶上媳妇。

他娘顾青青还记得,就是那个第一个说要拜顾青青为师的婶子,母子俩的性格反差比较大。

个子稍矮的叫蒋六,也有二十了,家里兄弟多,不受宠,没什么存在感,同样也没娶上媳妇。

唯一的一个女孩叫陶丫,十六了,平日不怎么说话。她生母死得早,如今在继母手下过活,处境比较艰难。

对于这三人,顾青青还是比较放心的。

当初那么多徒弟,一股脑地都跑来学做豆腐,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可镇子这么小,肯定是挣不到什么大钱的。

徒弟们发觉此事后,不背地里骂她就算是不错的了。

这三人却重诺,硬是闷不吭声地把活干到了最后一天,人品想来也次不到哪里去。

顾青青将三人分成了两班,陶丫是个姑娘家,便是白天过来干活,何大石和蒋六则是负责夜班。

虽是两班倒,但活倒是不算累,毕竟家里新添了头拉磨的毛驴,能省下一个壮劳力。

丁大万给顾青青砌完猪圈后,次日就被陈师傅叫去别的村子里干活了。

丁婶最近也常在外面跑,她忙着给顾青青去其他地方收购品质上好的大豆,杨小哥驾着驴车,也跟了过去,他得把大豆都运回大沟村。

祁家每天人进人出的,一袋又一袋的腐竹从祁家搬了出来,被各种骡车、马车又拉走。

显然,祁家的生意做得十分之红火。尤其是当村民们得知,何大石他们每天都能拿到三十文工钱,更是眼热不已。

那些中途跑路的徒弟们,早就已经后悔了。只是不敢去找顾青青,不过碰到好说话的祁母,总是要追上来问一句,家里还招不招工了?

祁母一问三不知,只道:“这事归青青管,你去问她吧。”

过来干了两天活的何大石私下被他娘提点过,于是在第三天,见顾青青进灶房视察工作,冷不丁喊了声师傅。

顾青青回头,见他脸上涨红,只恨不得把脑袋都埋进地里,便没反驳,略微点了下头,算作答应了。

何大石见状,连忙松了口气。

旁边的蒋六也难得机灵了一回,紧跟着也喊了一句师傅。

顾青青同样应了一声,开口道:“行了,你们继续干活吧。”

等到陶丫次日过来上工时,也含含糊糊地跟着称呼顾青青为师傅。

顾青青也不厚此非彼,全都应了,如此这般,便算是收了三个徒弟。

陶丫还好,何大石和蒋六的年纪却是要比她大的,但站在顾青青面前,行为举止都很是恭敬,喊起师傅来也并不显得如何怪异。

三个徒弟也不是白收的,现如今祁家的水缸时时刻刻都是满的,何大石和蒋六夜里过来做腐竹,白天要是醒得早,还去山里帮忙砍柴。

而陶丫,祁家一些喂猪喂鸡的杂活,她也全都一手包揽了。

祁母对顾青青收的这几个徒弟十分满意,家里但凡做了什么好菜,便一定留他们在家中吃饭。

顾青青作为师傅,也领了他们的情。

家中现如今一片祥和,祁望却不甚高兴。

家里现在买了毛驴,又请了帮工,按理来说,也用不着他干活了,只需他把心思全部放在读书上即可。

但他现在除了读书,每天还是要早起推磨。

那头买回来拉磨的小毛驴,他是一点光都沾不到。他起来干活时,小毛驴还在驴棚里睡着呢!

顾青青给它排的班是白天,天亮后,顾青青才会牵它过来拉磨。平日对它也十分爱惜,只生怕把它给累到了,每天都是精心照料着。

祁望心中很是不甘,心疼小毛驴,为什么不心疼心疼他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