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232节(2 / 2)

加入书签

夏朝无需送质子不说,这几国送来的质子,不出意外的话,回去后定然能够荣登大宝。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极懂人心,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按照宗师百二十年左右的大限来推算一番的话,超越宗师的大限是多少呢?按照少了说,怎么也得百五十岁吧?

百五十岁,放在凡尘之中那可是六七代人,即使换成皇帝,怎么也能熬死个三四代,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多熬死几个。

而在那一位老去之前,四国注定只能仰夏朝之鼻息,除非他不再支持夏朝。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一点,少整那些遮遮掩掩的东西,直接将未来的皇帝送过来,听候指示就完事儿了。

顾担并未索去皇室的性命,他们就必须投桃报李——顾担可以不要,但他们不能不给。

这其中的各种权衡,自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王莽一一点头应允,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现在的夏朝并不强盛,或者说大环境还都是一副烂摊子,需要好好整顿一番,和四国打好交道,甚至要占据主流,就必须扯虎皮做大旗。

四国想要讨好顾担,王莽又何尝不眼馋四国的人才和资源?

现在还是烂摊子不要紧,之后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呢?

趁着顾担的威压还在,当然要狠狠的从四国身上找补回来,包括但不限于广开国门,经商交流之类的事情。

但这些事情并不是今日里就要谈的。

能够在场的人,所有人都知道,除了夏朝立国这一件大喜事之外,还有一件足以洗刷掉喜意之事,所以在简短的祝贺之后,几国之人都退到了一旁,神情肃穆和庄重。

墨丘陨落。

这个消息,已经到了不得不颁布,乃至昭告天下的时候。

所以在这么一个大喜的日子里,外面鲜花着锦之下,白花仍旧占了一半有余。

不是那些官员不知道避讳,而是无需去避讳,甚至要主动多铺一些白花。

此时几乎所有民众都以为墨丘还活着,甚至以为夏朝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墨丘,所以街道上欢呼的人,高喊的皆是圣人二字。

一旦墨丘陨落的消息传出去,相当于人心中的一颗定海神针倒下了。

但夏朝已经无法再自欺欺人,不可能一直扯着墨丘道义披在身上用来安抚人心——人心倒是安抚了,人没了,这像话吗?

总要有一个交代。

与其现在哄骗,安抚人心,过些年再偷偷放出风声说墨丘早就没了……那未免也太损伤夏朝的威严和信誉。

信誉这种东西积攒起来很难,消耗却是极快。

王莽并不准备自毁长城,哪怕明知道此时宣布墨丘陨落的消息,将极大的打击国民的信任和期望,也不得不那么做。

这是对夏朝的尊重,对墨丘的尊重,对墨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还有一件事,各位应该已经知道了。”

王莽坐在龙椅之上,声音微微沉了下来,“墨家巨子,墨丘已经亡故。”

此言一出,下方一片哗然。

别管他们是不是早就知道,此时哪怕是装,也要装出一份悲切来。

唯有寥寥少数几个人表情并无变化。

比如禽厘胜、公尚过,甚至是荀轲。

他们冷眼看着那些被暂时提拔上来的文武百官的惺惺作态,一语不发。

“墨子,乃是朕的师傅。我跟随他学习武艺,学习道义。纵观其一生,不过‘道义’二字。为了道义,墨子创建墨家;为了道义,墨子赶赴豫州;为了道义,墨子诛杀宗明帝;为了道义,墨子携三千墨者阵斩大青指挥使;为了道义,墨子守城数年。”

王莽声音微顿,紧接着又道:“也是为了道义,在源河决堤之后,墨子以命为凭,换得天下安居!”

他细数了一遍墨丘曾经做过的事情,这些事迹之后肯定是要再由朝廷去大肆宣扬一番,但此时说来,其实是在追悼墨丘生前的成就。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没有墨子,就没有夏朝,就没有今日的一切。没有墨子,战争就不会停止,百姓也见不到希望的曙光。没有墨子,天下的人就难以明白道义二字为何物!”

王莽声音变得激昂了起来,几是声泪俱下,痛彻心扉,“夏朝立国,为道义奋战一生的墨子,我的师傅,却已经无法见到他所为之奋斗的一切!”

下方传来了哭声。

那哭声由小变大。

尽管知晓其中有些是人装模作样,但荀轲的眼角还是不由得有些湿润。

救了他的命的那个人,他真正的师父啊,没有能够看到这一切。

明明只差不到一年的时光……甚至只要再等几天,可能就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但,没有如果。

或许诚如顾先生所言,墨师还有苏醒的一天。

但那样的一天,他们还能看到么?

最重要的是,对此时怀揣着满心希望的百姓而言,他们能够等到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