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节(2 / 2)

加入书签

“算是吧,一般来说专业越好,要求就越高。”

这个话题似乎正中对方下怀,他又问:“好像听说伯克利的建筑相比其他学校不那么好。”

这话说得过于委婉了,伯克利很多学院大楼都丑得出了名。

静安这回没有接话,换demy聊,这是部门间培养出来的默契,也因为她隐隐察觉到,对面有视线落过来。

她刚才是对着左斜方向说话,现在视线暂时挪开,要是立刻低头,躲避的嫌疑会很大,况且她也没有理由一直躲着。

静安尽量坦然地看过去,四目相接,沈西淮的脸上并没有明显的表情,相比他的朋友,他的脸部线条更加柔和,五官也精细,但他只是随意坐在那儿,气场仍然比旁边的人更具侵略性。

静安一颗心莫名提了起来。

旁边demy还在说话:“伯克利最丑建筑有好几个候补,土木工程,数计,这俩都是全美排名第一的专业,还有个环境设计,全美第三。我印象里还是数计最拿不出手,看着像老年公寓。”

“joanne觉得呢?”

静安比沈西淮晚一步别开视线,顿了下说:“环境设计吧,本身就包含了建筑系,但自己的楼好像没有完全代表出专业头衔。”

“听起来很有说服力,”对方始终在笑,这时又看向他旁边的人,打趣道:“你呢,老斯坦福人?”

沈西淮的动作看上去很是闲适,语气也淡淡:“不怎么记得了,那边车不好停,很少进去。”

说到停车,demy又发自内心地吐槽了伯克利紧张的车位。

静安没再说话,只默默听着,过会儿那位宋先生又看过来,“demy跟paige都不是本地人,joanne是淮清的么?”

静安回:“对。”

“哪边?”

“东环,粮仓口。”

“那边我们正好也有项目,差不多一个月后会开始预售,现在拍宣传片刚好赶得上。”

静安有印象,先前上下班看见过远舟地产的招牌,小区不大,但显然是高档住宅。以他们的名气,房子或许早已售空,宣传片无可无不可,但拍还是必要,区别就在怎么拍了。专门找广告公司,预算势必会更高。

大家都不傻,也不知道是伯克利还是葡萄酒让对方产生了兴趣,但总归算是锦上添花。

饭局没有持续太久,三十分钟后散场,眼见几人往停车场去,静安对着当中一道高瘦的背影发怔。

旁边paige终于活了过来:“a fug surprise!这俩都长得太逆天了,还都这么有钱!”

paige能言善辩,今晚却没怎么吱声,这是她的习惯使然。对方越帅,她就越不说话,因为光顾着看人去了。

“demy说得那么吓人,还以为是什么牛鬼蛇神,人家再有身份背景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我已经观察过了,右边那位更好睡。”

静安脑袋里一团乱麻,捏着手机没动。

前头demy听见,回头时见怪不怪,“那请问右边这位,开车还是打车来的?”不等静安回答,自己先泄气了,“算了,看来又是‘周一见’了。”

静安笑不出来,解释道:“我开车来的。”

最后paige蹭了demy的车,趁机拱他一起去酒吧。

静安站了会儿才去往停车场,耽误了这会儿功夫,那一行人早该走了。

眼看快到入口,手机忽然震了下。

她脚步一滞,深吸一口气点开来看,是demy:“路上注意安全,远舟的项目不一定你跟,他们宣发部的不太好对付。”

静安缓缓舒出一口气。合同一日没签,一切就都有变数。她并不认为这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但也无所谓,比起受邀,她反而更喜欢参与竞标,主动得来的要比别人送上门更让她有成就感。

她收起心绪,加快脚步到了车旁,刚要钻进车,后头传来一声:“陶静安。”

静安动作倏然一顿,回过头去。

沈西淮站在夜色里,他将半敞的车门关上,影子恰好落在他身前,显得他愈发地挺拔清隽。

第4章

静安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拉片,研究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其中一种拍摄手法叫the low angle,基本作用有三,一是让主角显得更有力量感,二是让主角显得很脆弱,而沈西淮是第三种,静安觉得此刻的他像《指环王》里的弗拉多,既高大伟岸,又渺小脆弱。

这种感受很微妙,大概是因为她在toug上看过太多有关沈西淮的负面评论。

譬如触动斥巨资购买海量书籍的独家版权,开发线上阅读app,打出的招牌是“为知识付费”,有不愿付费的网友称:“为知识付费实际上只是为沈西淮付费,不过是资本家换个方式卷钱罢了。”

触动成立唱片公司,启动扶持计划,致力签约冷门小众的实力乐队,又有网友嘲讽:“说滚石低配版都抬举了,何况滚石干的傻逼事还少么?拜托沈大公子提高品味,别因为高中模仿过oasis就以为自己真是吃这碗饭的,滚回去做你的新闻吧。”

“人傻钱多,干点实事能不能行?”

“别出来砸你爹的招牌了。”

“扎克伯格模仿怪。”

静安偶尔会想,沈西淮看到这些评论会是什么反应,联系他新闻里云淡风轻的样子,或许是不太在意的。反倒是静安自己看了会不太舒服,这种时候她会将手边的杂志翻到作了折叠标记的那页,在大篇幅的行业内容采访之后,记者向沈西淮提了几个与工作无关的问题。

“假如有机会选择另一种职业,你想要做什么?”

静安对答案早已烂熟于心,沈西淮回的是:“建筑工,帮人修屋顶除杂草。”

静安读到杂志时的第一反应是小糖人rue,一个在美国无人问津的歌手,本职是替人卖苦力的建筑工,在南非却远比猫王更受欢迎。静安直觉沈西淮也看过小糖人的纪录片,但眼下并不是求证的好时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