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们住在燕南贰号的11号房,静安第一次过来时快要以为自己误闯进了法国新浪潮五虎将的电影,在那之前她并不知道沈西淮的审美可以那么地两极,如果凌霄路8号是北欧,那么11号房就会让人以为自己正身处南法。

沈西淮说缺不少东西,可静安没发现需要补上什么,他也说新房子有点乱,静安却觉得没有比这更干净整洁的了。

淮清的冬天太冷,院子里那块地暂时没法种上蔬菜,静安打算明年开春再作研究。她进屋先去看阳台上的植物,秋海棠过了花期养不成,沈西淮说他明年再给她养,现在先养点别的。她把部分植物搬进屋里,靠窗的桌上摆着她刚买来的缝纫机,衬衫还没来得及开始做,桌子是从意大利运来的gietti,她昨晚试着用了下,暂时还没有产生任何与它价钱相符的感受。

客厅里那台巫1900是沈西淮从8号带过来的,静安需要思考together宣传片的背景音乐,这一次她没有从唱片架上取下黑胶,而是连上蓝牙听路易·威登在2008年推出的那款虚拟产品。

舒淇的声音充斥在屋内,静安一边准备食材一边思考,together意在凸显朋友之间的分享,或许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将分享的故事具象化,那么她是不是可以在这支宣传片里拍电影……

她暂时任由自己肆意地思考,将排骨摆上铺满苦瓜片的碟面,西桐也喜欢吃这道菜,她将多出的那份外加杏仁豆腐放进食盒,又打一份什锦汤和两份米饭,连同切好的水果一并装好。

她穿好外套出门,拎着盒子走去6号。西桐住的房子要大上许多,远远就可以看见高高的屋顶。

刚才那辆蓝色的斯巴鲁仍旧停在门口,院门没有落锁,静安站在门口按门铃。

先跑出来的是binbin,兴奋地连汪几声,眯着笑眼往静安怀里扑。

静安把口袋里的牛肝冻喂给他吃,抬头仍不见人出来,于是往里走几步,打算直接把食盒放在院子里的圆桌上。

还没放下,里头传来脚步声,静安抬头看过去,正要喊人,一道意料之外的细瘦身影出现在门口。

静安一时愣在原地。

那人穿贴身的高领毛衣和笔直的丹宁长裤,长发散在身后,看上去略显颓唐。手里夹一支兀自燃着的细烟,眼睛在白色的雾后微微眯起。

静安并不确定门口的人还记不记得她,很快开口打招呼,“你好,我给西桐送点东西。”

里面的人仍站着没动,浑身透出清冷的气息,隔会儿才迈着台阶走出来。

她边走边将手里的烟灭了,声音透着沙哑,“进来吧,她在路上了,马上就到。”

静安默了两秒。

对面的人这时笑了,“陶静安,不记得我了?”

她一笑,那颗泪痣愈发生动起来。

第54章

作为晏清中学2011届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对陶静安的印象大概都类似,刻苦,漂亮,郑暮潇的同桌——抑或是女朋友。

苏津皖也不例外。即便她曾经很想要认识陶静安,但一直到高考结束她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她没有主动与人认识的习惯,大多时候都比较被动。

她记得那一年尤其热,复习书堆在桌上快要挡住看黑板的视线,唯独她的桌子有些格格不入,桌面尤其空旷。艺考成绩在一个月前已经陆续公布,六个全校第一的成绩仍然没有让她得到父母的支持,但她从弟弟那儿收到了六份不一样的礼物,这让她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手臂上的伤口是几个月前留下的,早已经愈合,是爬墙时不小心刮伤的,那天她流了很多血,也掉了不少眼泪,一直从家里掉到学校,她不想进教室,坐在礼堂后的台阶上对着那道伤口哭了很久。好在疤不明显,细细一条,以后有的是办法可以盖住。

教室里很安静,即便是考前最后几天,埋头复习的人仍然占了大数。她看不下书,习惯性往左后方看,书本挡掉那人的大部分身体,修长有力的手臂横在桌上,霸道地露出一截来,压在手臂上的则是那颗脑袋。这是他惯有的姿势,起初她误以为他在睡觉,有几次发现他只是睁着眼睛在放空,视线无意识朝着某个方向。他头发总剃得很短,应该是为了方便踢球。那双塞在课桌下的大长腿很是憋屈,校服裤对他来说太短,细瘦的脚踝连同白皙的皮肤被迫露了出来。她只看两秒,想起那位有些“变态”的足控导演昆汀,匆匆收回视线。

班主任把毕业照分发下来,她没能跟身后的人拍成合照,因为她压根没在操场上找见人,不过没拍成也没关系,她随时可以找他补上。讲台上班主任还在讲高考注意事项,要大家提早把一部分书带回家。她再度回头去看人,见他低头在看着什么,表情很是专注。她偏了下头,才见他手里拿着的是刚发下来的照片,她原本想跟他借来看一看,等一下课,照片却已经被他收了起来。

她去帮他搬书,他不让,语气一如既往地没什么耐心,她站旁边看着,有人不小心把他书带翻几本,她又忍不住去跟他一起捡,捡了便没还,坚持给他拿下了楼。他家司机等在门口,西桐也过来凑热闹,非要送她回家,路上她随手去翻那本他排练时常用的乐谱,曲目熟悉到可以背下来。

他在乐队里弹贝斯,会的乐器却不止这一种。偶尔排练前会试一试她的鼓,也会借吉他玩两下,他们乐队吉他手很喜欢coldplay,可他不怎么感冒,表演他们的曲目也总是勉为其难。但她却在他的乐谱上看见了coldplay,简谱是他手写的,连线条都画得很好,挤在空白处,一分钟不到的《parachutes》,加上歌词也只短短几行,这是他在排练室里弹过好几回的曲子。

车子在小区门口停下,她把那摞书留在后座,唯独带走了那本乐谱。她一路跑回家,到房间重新将乐谱拿出来,迅速翻至刚才那一页,歌词旁那三个字真真切切,告诉她并没有认错。

她心跳如雷,将乐谱翻回第一页,前前后后找了一遍,同样的名字出现了十一次,各个角落里的笔迹漫不经心,更像是拿笔的人无意识写下的。

甚至有一处的后头跟着一句“don't worry be happy”,这是他们不久前在毕业典礼上表演过的曲目,此前他们从来没有排过这类体裁,就像以前坚持要排披头士一样,这首也是他执意要换。她以为他只是想在毕业前换一次表演氛围,原来只是想给特定的人听。

那时候她在想,假若陶静安真的有什么烦恼,沈西淮这样的方式大概不比她同桌的一句安慰来得有用。

第55章

她想不明白那一年为什么会那么热,教室里的风扇作用很有限,额前的刘海很容易就被汗湿。学校将眼保健操贯彻到底,她在环绕的音乐声中偷偷回头,毫无意外地看见身后的人并没有闭上眼,他向来没有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年级主任巡视时曾经逮到过他,大概是因为他前阵子作为校队的一员在篮球联赛上替学校争了光,他只是被点了下桌子以示警告。

她跟随他视线看过去,视野里那道背影很单薄,束起的马尾柔顺地扫在肩上,桌角的杯子透明,里面飘着几片柠檬。她看了一会儿再回头,身后的人仍然维持着刚才的动作,他的视线肆无忌惮,也旁若无人,甚至都没有发现有人在看他。她回头闭上眼,眼睛里仿佛有东西要掉出来。她用力摁住眼皮,想要做出一道数学题来,可她只知道一次眼保健操五分钟,并不知道身后的人看了多少回,以致于这道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变成无解。

音乐声停了,身后的人低头在做题,脸上的笑已经不见踪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笑起来尤其吸引人,所以才笑得那么少。她很愿意看他笑,但很难将那五分钟包括进去。

她重新去看那几片柠檬,再去看旁边正凑在一块讨论题目的人,他们并没有什么亲昵的举动,彼此都坦荡大方,班上同学从不会拿他们起哄,但仍然心照不宣地认为他们是一对。两人共同值日,课间操同进同出,分享一副耳机,一起小声地笑,以及在留言簿上互相提及对方的名字。即便没有在恋爱,也已经在恋爱的路上。

沈西淮显然没有机会,他的骄傲也不允许他低下头去争取机会。

他一开始留在淮清,后来又去了英国。她隐约猜得到原因,也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

电影学院的课程格外紧凑,她学表演,乐队主唱在隔壁的导演专业,剩下一个吉他手在q大学摄影。某天吉他手在群里发了张照片,她第一时间就认出桌面上那个眼熟的水杯。陶静安在r大,但仍然会去q大的图书馆找郑暮潇一起学习,这并不令人意外,只是这张照片发在群里多少有些残忍。她岔开话题将那张照片刷走,隔会儿再去单独找始终没有出现在群里的人。

他上个冬假没有回来,甚至拒绝了西桐要去找他玩的提议。离暑假不剩几天,她要问问他回不回国。她很想他,如果他不回来,她就直接飞去伦敦找他,就当提前为了新戏去踩点。

她整个大学都在不停地看电影,《当哈利遇到莎莉》被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让她相信从朋友到恋人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相反地,安妮·海瑟薇的《一天》她不愿意多看一眼。

她等到了他回国,大概是因为伦敦不比淮清热,他仍穿长袖衬衫,拎一只简易的包从机场里出来。小路用拳头招呼他,他笑着伸手挡了下,然后才挪开视线来看她。视线一如既往淡淡的,却仍旧让她心跳霎时加快起来。来之前西桐还在说她哥烦,现在真见着了,拽着他不松手,甚至抽着鼻子流下两滴眼泪,她只好坐去副驾,在后视镜里看他有些清瘦的脸,他穿蓝色衬衫,露出突起的喉结。西桐将脑袋靠他肩上,一路上都滔滔不绝。

车子开去小路家,小路把他家在法国波尔多酿造的白葡萄酒拖出来,说是去取杯子,却好一会儿不见人回来。她找去外头,夜里的风有些凉,小路跟旁边的人并肩站在泳池旁边,她默默看着他们抽完一支烟,小路说还想试一试,旁边人没有同意,说抽烟对味觉有损害,他以后是要做葡萄酒的人,要留一个好舌头来品酒。

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甚至抽得还很凶。整个晚上他始终在笑,心情看上去格外地好,直到他按着太阳穴醉倒在沙发上,似乎是很难受,眉心蹙起来,脸色尤其惨白。

小路把他架上楼,说要去外头买点醒酒汤回来。她去给他拉薄被,手碰到他下巴时没有立即收回来。她想,小路家的酒实在太烈了,烈到她有一瞬间昏了头,视野里那张嘴唇很薄,她甚至还没来得及靠近,他先无意识地翻了身,嘴里溢出三个字。她分明听清楚了,却还是凑过去,听他再度喊了几次。

其实她已经预料到了,以前她以为他不可能低头,事实上她后知后觉意识到,他曾经的很多举动都不是毫无缘由。他甚至主动分担组织艺术节的活儿,文宣说喊不到人,他建议私下打电话跟同学商量,她不知道他有没有打出电话,但那场艺术节的最后,起初没有参加的陶静安最终出现在了台上。她在候场时甚至录了影,而旁边的主唱一边抱怨沈西淮非要换曲,一边认命地背《a day in the life》的词。

电影里都是骗人的,哈利跟莎莉最终可以在一起,但不是人人都是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