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节(2 / 2)

加入书签

陆子光只看了自己的,是一封信,还有一份书稿。原以为苏葵会以他们谈到通俗文学为话题继续写论文,谁知道她竟然亲自创作了一本小说?

他看了前面一万字。李小草因为不愿意换亲被父母关在家里,她美丽聪明,学习成绩优异,却要遭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开篇就有了激烈的矛盾。

正当读者以为她就要像无数被压迫的女孩一样妥协时,她却沉着冷静,迅速想到了一个逃离的办法。

陆子光忍不住看下去,结果一看,没了?这也太短了。

他又看了苏葵写的小说大纲,一位少女从小山村一路走到京城,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

陆子光有些看不准了,原以为她写的是农村题材的小说,描写农村底层的现状。后面一看,又好像是革命历史小说,关注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成长。看完大纲,却又觉得这像是一部通俗小说,事情处处是反转,人物处处有逆袭,十分具有娱乐性。

再看完苏葵给他的回信,陆子光更加沉默了。给陆子光的信件上,苏葵也简单解释了,自己目前的确在读高三,今年就要参加高考。

所以给他们研究所投了几篇文章的这个苏葵,连大学生都不是,竟然是个高中生!

后生可畏啊。

可这会儿他来不及感叹过多,一心都是刚才看到的小说。于是他带上苏葵的小说和大纲,找了研究所的几个老师一起讨论。

几位老师都是文学院的教授,看到苏葵写的小说也觉得很新奇。他们还没有见过这种创作的手法,似乎是在通俗小说的基础上再创作,又贴合这个时代的题材,最终起到传递思想和娱乐的作用。

对现在的创作可能是一种新的启发。

可行。

他们的《文学周刊》专门刊登论文,这样的长篇小说也不适合在上面连载。

于是陆子光给苏葵回信,说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建议她可以将小说投稿给《六月》。

《六月》是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的报刊,同样是发行全国的周刊,上面登有许多作家的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一些长篇小说也常在上面连载。

苏葵小说写到十万字的时候,正好收到了陆子光的回信,与此同时,还有一份来自沪市的信件。

原来陆子光在信里说,《六月》的主编是他多年老友,怕苏葵再寄麻烦,他已经替她将书稿大纲寄给了老友。

那封沪市的信件是《六月》报的编辑部寄来的。

苏葵没想到陆子光这样替她着想,她打开信件,那边通知她她的稿子已经通过,将在下一期进行连载。请她将接下来的内容寄出,他们需要后续五万字,调整下一期的字数。稿费会在连载一月后结算。

苏葵干脆将刚写好的十万字一起寄出去,接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复习。

就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二模来临了。

*

这次二模,由市教委牵头,全市正式举行“十校联考”。考试内容由教委向省里申请了老师出题。陈校长因为有第一次举行模拟考试的经验,还会请去开了几次会议。

教委如今由曾楚飞暂代主任,他非常欣赏陈校长,对他提出的高考模拟程序大加赞赏,这方面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边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当然要找他取经。

在方市长的指示下,市里面对这次“试点”非常重视,为每个学校都安排了统一食宿。

四月十五日,杨市高考模拟考试正式开始。

考试地点被定在市区的两所中学,这两所中学是这两年刚刚修建起来的,占地广,建筑新,平时初高中部都在这里上学。

好多人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阵仗,一到市里来就开始紧张。哪怕考前学校老师已经再三嘱咐,仍旧有很多人状况百出。

第一天的考场,哪怕学校同学都统一住宿,竟然还有十多个人迟到,还有不少人粗心大意,要么忘了准考证,要么连笔都忘了拿。好些人被拒绝进入,在门口又哭又求,看得别人心有戚戚。

一进去就是宣读考场纪律,老师们都面容严肃,不容许任何交头接耳的行为,一旦发现,直接记零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多人压力倍增,再一看试卷上不同于以往的难题,心态一下子就稳不住了,不停有人想去上厕所,然后去了回来更加紧张。

“老师,我交卷。”

熟悉的声音,却炸得不认识苏葵的人一个激灵,笔都抖了抖。

而贺县高中的同学却已经习以为常,只是顿了顿,继续正常答题。

看到那些受到影响心态崩了,答题也答不完就要收卷的考生,他们也是庆幸,幸好他们习惯了!

一场考试下来,几个学校的学生状况百出,遭遇着原本贺县高中的同学遭遇过的一切打击。

“班长!”有几个同学看到苏葵,大家都一起围上去。

“大家觉得怎么样?”苏葵提前交了卷,却没有离开。

“我觉得没那么紧张了。”

“我也是,感觉和我平时做题差不多。”

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联考,原本他们也是害怕的,可到了现场一看,就像苏葵说的那样,别人比他们还紧张,他们忽然就生出一种自豪感来,我是见识过的,我怕什么?

“你呢?”苏葵忽然问在旁边站着没说话的赵慧娟,“觉得怎么样,背了的都考到了吧?”

赵慧娟愣了愣,小声说:“我、我觉得还可以。”

不得不说,苏葵的方法实在有用,她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更多的东西,甚至这次考场上好多知识点,都是苏葵给学习小组划过的重点。

大家不在一个考场,但心态都是一样的稳。

三天下来,他们甚至是带着一种隐秘的自豪感考完这场模拟的。

甚至连苏葵那声熟悉的“交卷”带给他们的都不是紧张,看着旁人因为苏葵一次次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自豪!

甚至在别人问的时候还故作淡定地说一声“哦,那人是我们班长,提前交卷?她一直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