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节(1 / 2)

加入书签

他给她好几门语言课,这才多久,她全学完了?!

这是天才也做不到!

他差点有点呼吸不畅,这才听苏葵不慌不忙地补充:“目前只是掌握了几门语言基本用法,更深入的我还没有了解。”

李先河缓过来了,这才是正常的……天才。

“小同志,你这是要让咱们国家也出现一个语言天才啊。”

他当年在外留学,也是见多识广,知道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对别人来说难以掌握的语言,对他们来说就像拥有一套密码体系一般简单。

有人通过和外国人交流,十几天时间就能快速掌握一门语言,一生能够掌握几十种语言,并且就像母语一般熟练。

这么短的时间,虽然苏葵说她只是掌握了基本用法,那也是够吓人的了。

苏葵听了他的话却是摇头:“李司长,其实我并不算什么天才。”

她现在看似简单拥有的一切,其实都依托在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中,和那些真正的天才是不一样的。

他微微感叹:“苏葵同志啊,你这还没有上大学,我倒已经在盼着你毕业了。”

这样勤奋努力天赋高,有能力有智慧还这样谦逊的人才,他们真的是太缺了!

临走前,他又对苏葵说:“我还有几位朋友,他们那里还有不少书……”

可不能浪费了孩子的天赋。

*

五月二十七日。苏葵待在京城的最后一天。她今天准备去陆家拜访加告别。

早上,她收到了徐奚年给她送来的一整套短篇小说集,还有他平时写的一些随笔和心得感悟。

徐奚年对她说:“小苏同志,我知道你的想法,想在传统里取创新,但有些东西,它是丢不得的。这些东西如果你愿意学习,就当是我给你的一个参考。”

“徐先生,这也太贵重了。”

徐奚年只是说东西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才有价值。

苏葵只好收下,又再三感谢他。

这些东西都是老一辈文学家的心血,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价值了。

看她如此谦逊,想起自己之前批评过她的事,这倒让徐奚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他只好勉励苏葵:“你在文学上很有天赋,等到了大学好好学习钻研,将来的成就一定不低。”

“徐先生,我大学不会选择文学专业。”

“什么?不考文学?”徐奚年惊了。

她那么好的天赋,竟然不考文学?

“是的,我打算学语言。”

“你不学文学要去学语言?”徐奚年现在的心情,简直不亚于听见一个天才说他要辍学不读书了。

这从语文到外语,跨度也太大了!

“徐先生,其实我已经修了几门语言。”

看他惊讶的样子,苏葵还告诉他:“事实上,我当初写作只是因为我家庭困难,想要挣一点稿费而已。”

听到苏葵的实话实说,徐奚年彻底说不出话了。

合着人家这是当个爱好?还是业余的?他们还为她的业余爱好“打”起来了?

忽然他问:“其他人知道吗?”

这会儿他的想法除了自己惊讶,就是想知道是不是其他人也不知道这件事?他们知道自己看好的小辈要去读外语了吗?

没有人问,苏葵当然不会到处去说,所以她摇头。

于是徐奚年怀着一种诡异的心态离开了,只要苏葵没说,他也不告诉其他人,就让他们到时候一起被震住好了。

谁知道徐奚年一走,王国梁又来了,他告诉苏葵,他当时回去连夜写了几首诗歌,现在要拿给苏葵品鉴。

别说,上次他受到苏葵的启发,回去之后仿佛窗户纸被捅破,灵感乍现,一连创作了好几首,那是和以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王先生,您太客气了,我不过是一点浅见,不敢谈品鉴,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苏葵看到这几篇诗歌,还真是有些惊讶,因为这上年有一首诗歌,竟然就是他们以前学关于这种风格的时候,最常拿来做典型那一种。

这个苏葵非常熟悉,当场就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分析到意象情感,说的王国梁眼睛越发明亮。

说完,甚至给他写的另外几篇也作了一通分析,虽然没有那篇典型,但苏葵也是了解过的。

分析完后,她又从各个角度把这种风格夸了一通。

“小苏啊,你可真是我的知己啊!”王国梁听了非常高兴,当场就说要把这手稿送给苏葵,等他出版后,还要再送苏葵一套。

苏葵当然是谢过后,又收下一份贵重的礼物。

临走前,他再三叮嘱,让苏葵回去不要忘了跟他通信,下次的创作他还要寄过来给她品鉴。

*

因为这两位的关系,下午时分苏葵才到了陆家。地址是之前董其民告诉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