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节(1 / 2)

加入书签

食堂的房子是原来办起来的时候修的,比大队里好些人家的房子都新。而且能容纳那么多人吃饭,地方是很宽敞的,又是公家的东西,拿来办学校就是最好的。

既然要参观学习,韩文昌几人就先到了苏葵家里,把正在家里做饭的李桂珍几个吓得不轻。

他们是听说有领导来了,小葵说出去看看,谁知道看着看着把领导都带到家里来了!

韩文昌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和他们闲话家常,还关心起这新修的瓦房来。

“是小葵出钱修的房子……”秦晓兰看着领导有些不知所措,但一提到这个女儿,整个人都焕发着光彩,“这孩子写文章挣了钱,说要给我修新房子……”

说起来现在谁不羡慕她秦晓兰,就是男人死的得早,那还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女儿,她这辈子已经值了。

苏葵有了钱,他们家的情况当然是好很多,韩文昌又走访了清河大队的许多户人家,虽然比不上苏葵家,那也都是能自给自足的了,比起他之前在下面农村考察的情况要强上一大截。

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个个都说现在的生活好,能自己种点菜,养点鸡鸭,养头猪,就是还没有长起来,看着心里也踏实。

就是他们来到周建林家的时候有点问题。

除了周建林没回来,他们一家都在。

周老娘一听说是书记上门,那是吓了一跳,上次什么书记来,还是站在台上讲话,这回怎么上家里来了?

不过她最会演戏,领导问起最近生活怎么样,那是一顿猛夸,然后话音一转就说起她儿子,说人在部队,已经好久没回来了,一年见不到几次,这家里就剩下他们几个老的小的。

苏梅听得一阵火大,怎么,她不是人吗?

虽然她也是那个意思,但她这次学聪明了,没有像周老娘一样,而是非常坚定地说建林他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去了,就是他不在家,她和孩子也都以他为骄傲。

苏梅的肚子已经有些显怀了,她摸着肚子说出这一番话,韩文昌听了正要夸她深明大义,周平忽然拆了她的台:“一天几封信催他回来带你随军的人不是你?”

苏梅既想瞪他又要维持自己的人设,脸都僵了,这死崽子!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韩文昌却不会让人尴尬,甚至温和地劝慰他们,说起军人保家卫国,他们家属都十分不容易,是值得人敬佩的。

即便如此,苏梅被人当场揭短,脸上也有点下不来台,恨不得打周平一顿,然而她忽然想起那天周平跟她说的话还有那种眼神,愤怒的情绪一下子就收住了。

她把目光转向正在和领导讲话的苏葵,她侃侃而谈,领导无论问什么,她都能接上话题,好像她以前在电视上看见的那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她与领导是平等的。不是地位,而是那种相同的气场。

苏梅心里冒出这个想法来。

她忽然有些茫然。

此时的周平也把目光放在苏葵身上。

方才他说了那句话就去看苏葵,她却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他默默垂下了眼。

*

韩文昌等人的学习考察小组在清河大队进行了整整三天的调研。

回去以后,韩文昌立刻针对这次的考察学习,向上级首长写了一篇报告。

从公共食堂成立到食堂这些年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哪些问题。当然他着重谈了这次在清河大队的所见所闻,列举了他们目前取得的成果,都是对生产积极的,有意义的,是能够革除弊端的好方案。

然而不止是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清河大队陆陆续续来了许多省市县的学习队伍,他们无一不看到了清河大队如今的发展,回去后也纷纷向领导提交了报告。

于是,这些报告和韩文昌的调研报告一起被送到了上级首长的桌面上。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盼望的大事。

八月二十六日,上级首长召开会议,几位大区的书记参与会议。

会议主题是——讨论将清河大队的解散食堂试点推向全国。

首长说群众的意见他都已经收到了,这是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要拿出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章程来。

“大家认为清河大队解散食堂后群众的生活过得好吗?”

向书记和韩文昌是亲自去过的,都说他们的生活如今更好了,群众都是满意的。

试点有了,成果有了,按照这个章程来推广就不是问题。

于是首长问:“现在就推广行不行,下面的同志们是怎么想的,一时能接受吗?”

有人答:“是有一部分人还坚持办食堂。但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解散的。”

“这些同志是怎么个想法?”

韩文昌说,因为这个政策宣传很久了,一部分同志思想没有转变过来。

大家都说起下面调查的情况,认为现在推广有利,又有成功的经验,可行。

就是目前少部分同志的思想没有转变,一些地方也还不知道清河试点的好处。

“既然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宣传政策上下功夫。”向书记说,“首长,我有一个提议。”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31 11:59:01~2022-03-31 20:4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能说话就别bb 1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