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节(1 / 2)

加入书签

陈校长和几位老师看着她都心生感慨,谁能想到当初班上一个因为家境贫寒快要辍学的孩子今天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因为苏葵的关系,整个贺县高中在全国范围内都扬名了,更不用说后续教育部还打算推出“贺县模式”,更是让它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印记。

陈校长鼓励她:“苏葵同学,到了大学好好学习,老师们都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林老师笑道:“依我看,咱们贺县还是太小了,不够苏葵同学发挥的。”

一想起她之前待在这个小县城就能做出那么多轰动的事情,以后去了京城,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几位老师都善意地笑了,说他们都等着看她继续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苏葵想起刚来时几位老师愁眉不展,问起发生了什么事。

陈校长叹了口气:“班上有几位同学家境比较困难,竟然想要放弃学业,我们几个打算给他们凑一点钱。”

尤其是班上的贺正南,他收到了清大的录取通知书,竟然因为家庭困难想要放弃。

“大学都有补贴,还有助学金,家庭困难的同学都可以申请,他为什么要放弃?”

“我们也是这么说的。”陈校长等人得知此事,立马找到贺正南家。

贺正南家比苏葵她家之前还要穷,他是家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他父母都是农村的,爸爸还摔断了腿,之前读书的钱是全家拼死凑出来的。陈校长等人也给了他家不少帮助。

这次就是因为他爸腿伤又发作,家里已经完全不能负担。知道可以申请助学金后,贺正南虽然想要去读大学,可路上的路费他家是一分钱也没有了。

陈校长几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除了贺正南,班上还有好几个同学连车票钱都拿不出,所以他们预备给几个学生凑一笔路费,让他们能顺利到大学报到。

苏葵说:“校长,这件事也算我一份吧。”

“苏葵同学,老师们知道你的好意,但路费的事情我们可以解决,你还是学生,哪能让你花钱。”

苏葵摇摇头:“陈校长,这笔路费加起来,对你们也是不小的负担。我是班长,同学们有困难,我又有能力帮助他们,这件事我就不能坐视不管。”

这时候,大家的工资水平都不高,自52年工资改革后,一个京城地区大学教授的工资也不过两三百元,普通中学的教师每个月只有四五十元,还是多年的老教师才有这个工资水准,大部分教师一个月只有二三十元。

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要养一家人,还要经常资助这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说根本不富裕。几个学生的路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负担,也难怪要用“凑”了,因为一个人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陈校长是知道苏葵因为写文章挣了不少钱的,但从没有想过要跟她开口。

“苏葵同学,那些钱也是你自己辛辛苦苦挣的……”

苏葵知道他的意思,说道,“这样吧,校长,我向咱们学校捐一笔钱,成立一个助学基金。让那几个家庭困难的同学可以来学校领取这笔钱。这钱也不用他们还,以后等他们工作挣钱了,就请他们继续为这个助学基金里面捐款,惠及后面的学生。”

几位老师都因为她的话而震惊,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动。

这孩子的心地也太好了,都已经毕业了,却仍然不忘惦记着同学们,怕他们心里有负担,还想出了助学基金的想法,甚至还考虑到了以后的孩子们。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好孩子……

陈校长甚至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苏葵同学,你是个好同学,也是个好班长,老师在这里,要替各位同学谢谢你。”

苏葵道:“校长,您不用这样,其实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不过是如今才实行。”

当初原主不就是因为家庭困难才辍学不读了?在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多少人因为家庭困难而中断学业?

以前她是没有办法,现在却可以做到。甚至想到将来要发生的一切,她心里还有了些更深的想法。

达则兼济天下。陈校长几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这样的风度。此时此刻,他们无比清晰地感受到,眼前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了不起的成就。

最后,苏葵向学校捐款五百元,除了那几位同学外,学校里但凡有家庭困难的学生,经过核实后,都可以来此申请助学补助。

她这是把大学的助学金提前到高中来了。

说到助学基金的名字,几位老师都说要使用她的名字命名,苏葵却拒绝了,将这个仅仅只有雏形的基金会命名为“希望”。

*

自从苏葵考上了京大,又受到报纸的表彰,她几乎是成了整个贺县人民津津乐道的谈资。

自己考上了大学,还领着全班同学考上大学,那报纸上还说,她竟然还是那个写《小草青青》的作者!

京大的学生!全国闻名的大作家!关键的是,他们贺县什么时候出过这么厉害的人物?

现在贺县几乎已经没有人不认识苏葵了,就是不认识,别人也会赶紧告诉他,这就是京大学生,是大作家!大家都在看的《小草青青》就是她写的!

去百货商店一趟,那里的售货员都会来围观她,激动地告诉她说她们非常喜欢《小草青青》,喜欢她正在写的《清河乡之变》。

卖给她几大件的几位售货员更是激动地跟人讲,苏葵的东西是在她们这儿买的,她们老早就看出来这人不简单了!

一时间,好多人竟然蠢蠢欲动想要买一个苏葵买过的大件同款回去。

虽然激动,但没有一个人靠近她三步以内,都觉得这样厉害的大人物他们站着远远看就行了。

至于当初把家具借给贺县高中的张厂长?他正抱着苏葵的旧桌子笑得合不拢嘴,不仅苏葵考上了京大,而且他们全班都是大学生啊!

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这是震动整个贺县的大事!

他聪明得很,并没有把那些桌椅真的拿来卖二手,而是在全县宣传说他把这些桌椅全部捐给贺县高中,留给下一届的学生使用。

一时间,大家不仅知道了这次考上大学的学生用的都是他们家具厂的桌子,还因为这个行为收获了一大批好评。

许多人要么想法子把学生送到贺县高中上学,要么想法子从家具厂买一套张厂长推出的“大学生专用桌椅”,誓要让自家孩子向贺县高中考上的大学生看齐!

秦大军在一边看着张厂长笑得见牙不见眼,还念叨着得把苏葵之前用过的桌子搬回家去,京大学生用过的桌子,大作家用过的桌子!让他儿子以后就在这上面学习,多沾点儿才气!

厂里的工人都说张厂长有先见之明,只有秦大军听到消息后冷着个脸,张厂长一看又是他,心里就不乐意了,这么高兴的事情,他摆着个脸给谁看呢!

“秦大军同志,你这是怎么回事?”张厂长教育他,“咱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怎么能把平时的情绪带到厂子里来?”

秦大军动了动嘴唇:“苏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