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1 / 2)

加入书签

苏葵笑着向他们道谢。

交完试卷,苏葵继续整理她的资料,就在这样忙碌的氛围中,学校迎来了周末的迎新会。

*

迎新会在学校的大礼堂进行,各系学生领导老师全都在场。

英语系的同学这几天已经在苏葵这里经受了太多,哪怕是上面说道“请新生代表,英语系的苏葵同学上台讲话”他们都没有惊讶的情绪了。

不是她还能是谁?

还能有谁和她一样,在学校造成轰动,在他们看来,那是她要免修的事情大家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估计比她成为什么教育模范的事情还要轰动!

而台上的苏葵已经在发言了,同宿舍的几人甚至没看见过她准备,仿佛她就这样直接走了上去。

下面不仅有全校的学生,还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可即便是这样的大场面,她也仍旧波澜不惊。

“……感谢学校领导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能够走进这个学校,相信大家都是一腔热血,满怀热情,希望未来的路上,能和各位同学砥砺同行,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郑云和也没有忘记,除了迎新,今天还要进行对苏葵的表彰大会。

他站在苏葵身边,将一张他亲手写的奖状交到苏葵手里。

“苏葵同学不仅以最高成绩考入我校,更是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新生接待的流程,为学校迎接新生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学校决定,在此表彰苏葵同学,感谢她对学校的贡献,大家鼓掌!”

苏葵的名字大家早在这几天就听说过了,但很多人这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个人。

结果他们就听到了什么,她不仅是什么教育模范,还是成绩最高考进来的?最关键的是,这个新生的接待流程竟然会是她提的!她还因此受到了表彰!

大家此时的心情和英语系的同学都是一样的恍恍惚惚,怀疑人生。都是一起进来的,她什么时候做了这么多事,咱们上的是一个大学吗?

在这一刻,苏葵在这一届新生的眼里形象瞬间就高大起来了。

下面掌声响起,尤其以认识她的人为最。

赵慧娟看着站在台上的苏葵,心里满是高兴,她就知道,班长无论在哪里,都是最耀眼的那个。

而此时他们还不知道,现在站在上面侃侃而谈的这位优秀学生代表,正伴随着一道惊人的消息再次火爆了全国。

*

九月十日。

《华夏日报》文艺版转载了苏葵的《清河乡之变》。

同时,《华夏日报》《北方日报》上刊登消息,《清河乡之变》将定于九月十三日出版,印数十万册发行。

消息一出,全国震惊。

那可是《北方日报》!《华夏日报》!

一个是发行全国的知名报刊,另一个甚至是官方权威报纸啊!

他们竟然有一天会在上面看到推广一篇小说!

几乎是以最快的时间,《清河乡之变》要出版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而苏葵这个名字也伴随着她的作品一同传遍了全国。

最先收到消息的当然是作协。

此刻,他们是和很多人一样完全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经过上次,苏葵和作协的成员都保持着不错的交情。

她最近写的的《清河乡之变》他们也看了,徐奚年都已经准备好了评论文章。在他看来,苏葵这次的这篇文虽然还是和上一篇有相似之处,同样都存在通过让观众娱乐的方式来安排情节,但对于人物的塑造却有了长足进步,对于乡村的描写充满了淳朴厚重。

进步非常大,值得夸奖,对于这样年轻的新人更值得推广。

谁知道他文章没发出去,苏葵自己就引爆了这么大的新闻,还有什么比登在官方报纸上更强的推广?

宋万章现在在沪市,他更是直接给苏葵写了一封信感叹,我当初是说让你继续创作有影响力的作品,但真没想到你这个影响力这么大啊!

竟然直接搭上国家起飞了!

一群人中,大概只有陆子光并不惊讶了,不过说实在,如果不是早就得到了宣传部的消息,他们现在估计也在震惊的行列。

陆子光就在京大,但他这几天都在文学研究所那里。之前他们知道苏葵来了,但想着孩子刚刚开学,新生有许多事情要忙,就暂时没有找她。

可他们不找苏葵,苏葵的消息却是一个接一个传到他那里。

先是提出了什么新生接待工作的流程,又是被教育部发表文章表扬,评为“教育模范”,现在更是因为宣传部那边的推广,直接在全国扬名了!

这会儿他就在跟陆成明说起这件事。

陆成明大部分时间都在科学院和曹院长一起参与研究工作,但他被京大聘为教授,也会来京大物理系这里上几节课。

陆子光说完,却见他微微有些出神。

“成明?你刚刚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陆成明收回自己有些出神的情绪,说道:“您是说苏葵同志进学校不久已经受到了表彰,作品也在全国闻名,这很好。”

就这样?

“你没有什么别的想说的吗?”

“……没有。”他垂下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