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节(1 / 2)

加入书签

说是万众瞩目一点也不夸张,由于她的快速,考试通常不到一半时间就能结束。在只有这一个特殊学生,并且这个特殊学生自己要求不中场休息条件下,几个专业的老师干脆就待在一处,等她上一科考试结束,下一科考试立刻就能继续。

除了学校的会议,恐怕再也没有一场活动能将这些老师聚的这么齐,也没有一个人能像她一样把期末考试考出这么大的阵仗。

京大的学生都认识苏葵,京大的老师对她的关注只会更多,尤其是这样的大事前。

于是,在她考试的时候,基本都有老师站在她旁边看她做,对于别人可能压力大,对于苏葵那就是习以为常,无论有多少人看着她,提笔的手从来都是那样稳。

在这样高强度的两天考试后,苏葵终于完成了她所有科目的缓考。

成绩要等到下学期开学才会公布,但只看几位监考老师脸上的笑容,就已经可以预见结果了。

*

考试结束以后,苏葵却还不能离开,她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说自己暂时有事要留在京城。

她自然就是为了引进纪录片的事情。

□□公司已经离开,弗洛朗公司却还在这里。电影制片厂一边与他们商议器材引进的事情,一边就纪录片的解说和翻译之事跟上级领导汇报商讨。

这不,苏葵才刚刚考完试,就被制片厂叫了过去。

临走前,秦教授终于找到机会跟她说话,了解到了那天的事情后,秦教授立刻把他知道的所有关于两家公司的事情告知。

“弗洛朗公司目前在欧洲的影响力不小,老弗洛朗先生偏好文学,你的文章点评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赏识,确实是一个不小的益处。至于□□电影公司——我看他们前几年攻势保守,大概短时间内无意开拓更大的市场,拒绝我们也是意料之中。”

秦教授虽然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但却意外拥有着精准的眼光。

只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公司并不是因为无意开拓市场才拒绝,而是出于政治立场利益多方面的考虑才做出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

秦教授是出于好意,甚至得知那边要苏葵总揽解说翻译一事,还特别为她高兴:“苏葵同学,老师们都是相信你能力的。你好好做,也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水平。”

苏葵十分感谢他的好意:“只是这件事目前还没有定论——”

秦教授却笑了笑:“不,依我看,这件事已经稳了。”

秦教授说得没错,苏葵一到制片厂组委办公室,丘良就告诉她:“苏葵同志,经过我们和上级领导的商议,同意你担任本次纪录片的解说和法语的翻译工作。”

苏葵等着他的下文,果然,丘良来了个只是:“只是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需要先进行把关。”

苏葵一听就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让我先试做?”

也就是说,他们信任她的能力,但是不得不慎重,因此要她写出来后先交给他们把关。

“是这样。苏葵同志,这也是我们商讨以后的意见,希望你能理解。”

说起来这件事丘良也是唏嘘,由于苏葵当天的表现以及了解到她取得的成就,在他们的内部会议上,就有大部分同志表示了赞同。

等到事情报到宣传部那里,郭毅部长亲自过问了此事,肯定了苏葵的成就。再报到外交部那里,李先河也知道了此事,同样表示了苏葵同志的能力可以信任。

只是两边领导也没有决定下此事,而是参考了下面同志的看法以及这件事的影响力,最终达成丘良上面提到过的意见。

请苏葵同志先将文字解说版本交给他们,审核修改完毕后文字翻译版本也要交由他们几道审核。

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要求,苏葵没有不理解的。

面对这样的重任,苏葵郑重保证道:“丘书记,请您放心,我一定认真对待这件事,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丘良要的就是这个态度,这个小同志实在是太明事理了。

“只是我们需要你留在京城,这段时间你看是我们跟学校领导商议一下让你继续住在学校,还是这边给你安排一个住处?”

寒假到了,让人留在这里做事他们心里也怪过意不去的,必须要保障她的生活。

谁知他的担忧还没有完全落下,就听苏葵说道:“丘书记,不用了,我在京城买了房子,这段时间就住在这里,你们不用为我担心。”

对苏葵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事,回不回家对她来说其实不太重要,她本来以后也是打算常驻京城的。

听她说得轻描淡写,丘良却被她惊得不轻:“你……买房了?”

“是,就在朝阳门内大街,苏家胡同那里的一座四合院,过来也不算远。这样,我给您留个地址,我这段时间都会待在那里,您要有事找我,就可以去那里。”

丘良说的是这个吗?

他惊讶的是眼前这学生说她买房了!买的什么,四合院!还是在朝阳门那里!

这是随便就能买的起的东西吗?

京城一套四合院的价格在几千元到一万元之间,以他自身来说,目前的行政级别工资也才一个月二百五十三元。就是全部留下来,那也得好几年才能攒到这笔钱。

“这房子是你自己买的?”他还是忍不住问。

“是,前段时间刚买的。”苏葵微微点头,“就是一直没时间过去收拾,什么东西都缺,我也想趁这段时间把东西都安置好。”

因此,就是没有这件事,她大概也要留几天的,他们不用觉得耽误了她的时间。

仿佛知道丘良在疑惑什么,苏葵主动提道:“之前我创作了两部小说,略有一些稿费,想着以后常常住在京城,也想把我妈接过来看看,所以就买了套房子。”

丘良也是一下子反应过来:“是,我差点忘了,你还是个作家。”

不能怪他,只怪眼前这人年纪实在太小,成就太多。有时候看着她,很容易就把重点放在某一项上面而忽略其他。

这会儿丘良也想起来了,也不疑惑了。以目前的工资标准来说,作家确实是这个时代的高薪阶层,买得起房不奇怪。

只是仍然会感叹一声英雄出少年,听说她还是把自己的教辅资料收益全部捐献,仅仅只是这两部小说的收益,已经足以让她买一座四合院了。

苏葵现在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纪录片写解说词,纪录片只在制片厂有,那里还有之前的解说记录可以让她参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