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节(1 / 2)

加入书签

秦晓兰带着苏葵给她安排的年货回家了,还提前跟她吃了一顿团圆饭。

苏葵这学期的课程才刚刚结束,正准备定下自己的训练计划,还要继续安排冯立国的学习计划。

进了高干班以后,面对同级别高官领导的注视,他也仍旧没有向苏葵这个学生请教的羞耻,依旧没有放松学习,每周进行语言和外交分析,都成了班上的一道奇景了。

凭着这奇葩的教学模式,愣是让苏葵从大部分人不认识到所有领导都认识她,觉得方法确实不错,他们回头也找部门里的翻译这样训练。

这学期结束,下学期就要让他们进部门里实习,高干班还是继续开,苏葵可以和领导一样,有空就去上。

苏葵正在拟定冯立国师长的假期学习计划,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

说实在,一把年纪了还有这样的毅力学到这程度,真不愧是军队里出来的,苏葵还是挺佩服他的。

计划还没打完,苏葵就被作协那边叫走了。

让她过去的是宋万章,现任的名誉主席:“苏葵同志,听说你下学期就要参加工作了?”

苏葵点头:“算是吧,我们下学期就开始实习。”

实习和正式工比起来就是还没有正式编制,当然也没有工资。

苏葵已经知道宋万章要说什么了:“您是要跟我说工资的事情?”

不是所有写作的都能叫作家,也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加入作协。而苏葵既然已经成为了作协的作家,那不止有稿费,还可以参与待遇定级,从作协领工资的。

这个问题其实苏葵在加入的时候宋万章就已经说过,但苏葵当时以自己还是学生资历不够,并且自己的稿费自己非常多了为由暂时推拒了。

并不是她钱多烧得慌故意不要,而是当时确实有许多好几位知名作家带头不从作协领工资,因为他们的稿费真的非常多,比苏葵之前的所有钱都多。

于是作协内有很多人都向他们学习,假如有了稿费就不从作协领工资。

“苏葵同志,我知道你的想法。”从前看她毫不犹豫将自己编书的钱捐出来就知道这孩子是个不慕名利的,但他们总不会利用人的好心让人吃亏,

“以前你还在上学,自己又有稿费。但现在你也要参加工作了,又暂时没有工资,待遇定级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总不能只在我们这里挂个名头。”

苏葵特别感谢他:“宋主席,您为我考虑的实在是太周到了。”说实在,苏葵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他们却一直关注着她。

宋万章笑了:“哪里是我为你想的周到,你应该感谢你陆老师才对。”

这事还是陆子光跟他提起的,不然他哪里知道苏葵马上就要参加工作了。

苏葵再次觉得心中一暖,领受了他们的好意,问起宋万章定级的事情来。

现在的作家待遇分为行政级和专业/文艺级,可以自主选择定文艺级还是行政级。

比如全国知名作家,这里说的知名,是指上了现当代文学史,能够引领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他们几位就定了文艺一级,月薪有333.5元,比大学教授的工资还要高,相当于行政六级的水平。

不过自56面工资改革以后,很多作家都改为定行政级别,工资降了很多,如果从文艺一级改到行政九级,工资差不多要少一百块钱。比如宋万章就是从文艺二级改定行政九级,工资只有两百多,虽然已经不少了,但和以前不能比。

不过他们可以凭自己的行政级别分配房子,作协同样相当于一个工作单位,虽然作协级有很多人有能力在京城给自己买四合院,但那些买不起的不想买的,单位也会按照级别给大家分配住房大小。

“苏葵同志,你是怎么考虑的?”宋万章告诉她,“假如你没有打算在作协内担任行政工作,就可以选择定文艺级。”

苏葵思考了一下:“宋主席,您也是知道我快要去外交部实习了,我并没有打算参加这里的工作。”

说实在的,从前写作都没有被她当作一个事业,进入这里都算是各种因素的综合。

宋万章点点头:“你考虑清楚就好。”他也是早就知道苏葵并没有在写作上深造的打算,否则当初也不会放弃中文系的保送了。

两种级别都是个人的选择,文艺级工资更高,他完全没有什么可惜的,并且他还笑道:“苏葵同志,虽然你不在我们这里担任行政职务,但将来你的行政级别说不定比我们还高啊。”

凭这孩子一心往外交上奔的劲头,他是完全相信有那么一天的。

宋万章给了她一张申请表,申请表和现在的有些像,就是写清楚姓名性别籍贯民族,文化程度,外语程度现任职务等,下面有几个大框,要说明自己的作品以及取得的成就。

最下面还有作协意见,□□意见等栏目,要签字还要盖章。

苏葵就在这里填了,填完正好让宋万章拿去开会。

鉴于苏葵的作品目前取得的成就,他们作协内部的意见是定文艺三级,然后将这份申请结果交到□□。

一个星期以后,赶在过年前的几天,苏葵终于收到了□□对于她申请的批复。

——同意对苏葵同志待遇定级的意见。

文艺三级什么概念?相当于正局级干部的待遇!

也就是说假如她选择行政级的话,就是行政十一级。

苏葵,一个算行政二十一级的大学生,现在就凭借作协的待遇定级,一跃上升十个级别,工资直接与大学教授持平!

第110章

首都的新年好像和往常没什么不一样, 今年的陆家却和往年不一样。

得知苏葵今年要留在他们家里过年,赵芝兰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住在他们家上下这一片的,都是京大的老师教授, 还没到除夕, 赵芝兰就开始张罗起来了, 天天催着陆子光打扫房子,念叨着要买点什么来添置家里, 四周的邻居就没有不知道的。

这会儿门口碰见苏葵和赵芝兰, 几位老师就笑着跟他们打招呼:“小苏, 听说你今年要留在这儿过年?”

要说苏葵这孩子他们也是非常熟了,在学校里熟,在陆家这儿见的次数也不少, 老陆两口子对她那是独一份儿的好。

苏葵笑着点头:“对,今年陪两位老师过年。”

赵芝兰脸上笑容更多,拍着苏葵的手:“小苏这孩子,怕我们老两口过年没人陪, 所以特意留下来和我们一起过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