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1节(2 / 2)

加入书签

作协的人算是听明白了:“这么说来,你的这部作品就是先行,可以视它后续的发展来验证政策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说起来,苏葵算是作协里作品最少的一个成员,但没有一部作品没造成轰动的。

第一部《小草青青》引起了国内外大规模的讨论,又是翻译又是改编电影出国,第二部《清河乡之变》促成了解散公共食堂大政策的实施,改编连环画还获得了金奖出国展览,第三部更好,还没写完国外就要走了,是文学作品创新推广政策的先行军。

每一部作品都伴随大事件大政策发生,所以奠定了她在文学上面的成就。

“这个政策是好事啊,苏葵同志这书也出得好。等影响力扩大,也让国外知道,我们本土的创作从来不输给他们。”

在座都是苏葵的老师长辈,他们不为她年纪轻轻得大荣誉而不平,只为她高兴,更为这个政策而高兴。

苏葵今天来的目的也达到了。

作协是作家群体的领航者,风向标,只要从这里转变,再配合政策宣传,各处文学作品就会跟随风向标一起百花齐放。

就是结束的时候宋万章问她:“苏葵同志,我有些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将这部小说的收益全部捐出?”

要知道她现在的影响力不同以往,稿费是最高的一档,更别说这部作品还被国外引进,各种版权费也是很大一笔,之后假如要改编电影,后续加印出版,收入更是不少。这么多钱都捐出去,实在让人不解。

苏葵只是唇角露出一个淡淡的笑:“把这笔钱捐给学校,让更多孩子能够上学不好吗?”

上学知事明理,不要走上歧途。

宋万章作为《六月》的主编,拿到了下面一卷的文稿,他问苏葵:“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你写的这样智商高的人,能够进行完美犯罪吗?”

不怪他好奇这个,实在是里面很多犯罪手法都是闻所未闻。

“有。”苏葵的声音很轻,不知道是不是在跟他说话,“完美来自于残缺,好似空中楼阁,崖边行步,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就像她结局写的那样,凝视深渊,坠入深渊。

*

六五年的元旦到来的时候,苏葵落下了《深渊》的最后一笔。

明年,就是六六年了。

她的桌面上还放着一封未曾署名的信,那是她给调查部的最后一份礼物。数次给神秘人立下无所不知的印象,数次送去最准确最震撼最需要的消息,都是为以后未雨绸缪。

经过上一次的事情,他们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猜测。现在,她要为“神秘人”这个身份划下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句号。

这天,对调查部来说注定是不一样的一天。

调查员以最郑重的态度,最快的速度将一封突兀出现,没有任何署名的信件交到部长手中。不仅是因为这个人是他们内部第一机密,更是因为“他”传的消息从来都是绝密大事,他们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纪部长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次的传信不同于以往。

里面不再是报纸剪裁,不再是密码翻译,反而是手写的字体,公正整齐,仿佛印刷出来的一般。

纪部长心中一沉,这样的转变不是意味着“他”想要换方式,就是意味着“他”可能要消失了。看信件的厚度,只怕是后一种答案,这一次的内容一定是比从前都还要重要的消息。

即便有了心理准备,在看到信件开头的时候,他还是控制不住地瞳孔紧缩。

—— 一份来自六十年后的答案

仿佛一道雷直击头脑,他深呼吸好几口气才压下快速跳动的心脏。

他细细看下去,越看越是控制不住内心的震惊,这上面写的比从前收到的所有信息都要让他惊骇。

待到看完所有信息,纪部长没注意放下信纸的手都有些颤抖,他重重靠在椅背上,只有这样才能平复此时震惊澎湃的思绪。

六十年的答案——

从前怀疑过的一切都有了解释,从前不知道的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来源,这就是“他”给的最后一次回答吗?

他忽然站起身来往外走。

“部长,您去哪里?”

“去见几位首长。”

他拿好所有东西以平生最郑重的姿态往中央走去,他清楚地知道,这薄薄的几张纸也许承载着改变历史的力量。

*

今年的春节苏葵是在京城过的,因为赵芝兰和秦晓兰商议两家人一起团个年,两个孩子都确定了关系,秦晓兰没有不同意的。

听说小妹有了对象,苏爱国李桂珍带着孩子也过来了。

苏葵家地方比较大,年夜饭就摆在这里,陆家也没有什么意见,老两口现在是把苏葵当成了比亲闺女还亲的人,苏家就是他们最亲的亲家,早和一家人没什么两样了。

这是两家人最齐,也过得最热闹的一个除夕。

年夜饭摆在大厅里,一张大圆桌上有鸡有鸭有鱼,人人都不让苏葵干活,她好不容易做了两个菜就被掌勺的两位请出去了。

大人们忙着端菜摆桌,还开了一瓶酒,苏爱国家的女儿秀芬正一边欢呼一边从院子里跌跌撞撞地跑进来,就撞在陆成明的腿上。

他还没说话,李桂珍的大嗓门就吆喝起来了:“你这孩子,干啥撞你小姑父身上!”

小姑父一出,陆成明的脸有些红,下意识去看苏葵,却见她在笑,被她的笑晃花了眼,他有些移不开眼。

陆家老两口一听也怔住,随后就笑起来。

“成明,回神了。”陆子光看他那样子就是摇头笑。

赵芝兰也说:“我看这人是傻了,还没到时候喊他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