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君有云 第21节(2 / 2)

加入书签

南宫夕儿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船上有上林天宫的人。”

“是的,在我们一上船的时候他们就盯上我们了。”苏白衣轻叹一声。

“得想办法离开这里。”南宫夕儿摇头,“就算是沐家这样的天下富商,上林天宫也仍然不会将其放在眼里。更何况那沐年华愿意和你赌,沐家也不愿意和你赌,关键时刻他们可能会直接把沐年华打晕,然后将我们送给上林天宫。”

“走不了的,师姐。这一次,我们只能选择相信这个七公子了。”苏白衣夹了一筷子小菜放在了南宫夕儿的碗中,“而师姐,我需要你把我想听的故事说给我听了。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天下第一大派上林天宫,会像是黑道的杀手一样这般追杀我们?”

南宫夕儿又喝了一口粥,沉吟许久之后笑道:“那咱们先说一段,多数人都相信的往事。”

十几年前的江湖,原本分为南北两派,南边以英雄冢为首,北面以无极剑宗马首是瞻,但两大宗门却在一次决战之中同归于尽,至此之后江湖大乱,各大宗门为了成为新的霸主而开始对着昔日盟友拔剑相向。大宗门不断吞并小宗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小宗门则花重金请来精于暗杀的杀手,去刺杀那些大宗门的掌门长老们,整个江湖之上被一片阴云笼罩。直到上林天宫少主苏寒持剑下山,江湖才迎来了新的能够主宰它的人。

上林天宫本是维龙山上不世出的宗门,世人只知道此山拥有一座金矿因此十分富饶,别的对其一无所知。而苏寒则让世人了解到,原来上林天宫中的剑,并不比曾经的无极剑宗要弱。苏寒单人单剑挑战了北面的三十二宗门掌门,皆在十剑之内得胜,而除了剑法高超之外,苏寒在传说中亦是一个十分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召集了一大批惊才绝艳的年轻高手加入了上林天宫。其中就包括浮生醉梦楼楼主白极乐,春风楼楼主赫连袭月,雾雨楼楼主谢看花等等。这新成立的三楼,连同原本上林天宫的四院,在三年之内一统江湖,重新划分了江湖势力。

上林天宫被尊称为江湖魁首,依旧坐镇维龙山,势力范围包含整个北方。而西南面则由大泽府统率,大泽府由三大门派组成,分别是天晓云境、天书堂、天水山庄。正南面由四大家族坐镇,王家多财、谢家多才、陆家擅长锻造、东方家则擅医药,这四个家族每五年会轮流让一个家族选派的首领担任大家长,另外因为这四个家族都曾归属于无极剑宗,故门下武学仍以剑术为主。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敢以剑标榜自身,那是因为东南面有一座城,名即墨。那是即墨一族所处之城,城主即墨静竹被称为旧江湖时代最后的剑仙,而正是这位剑仙帮助苏寒打赢了最后一战,即墨城从那之后也被称为剑城。

当然,江湖上也仍有一些不问世事的宗门,不参与任何的争斗,但实力却不容小觑。比如钱塘城十里琅珰之中的学宫,由道君陆延坐镇的青城山天师府,还有专收放下屠刀的恶人的恶魔城。他们并未承认上林天宫的魁首地位,却也未曾否认。

这个江湖,就这么难得地平静了一些年。

直到一个新的宗门在云梦大泽以南崛起,这个宗门,便是天门圣宗。

又名,魔教。

第042章 故事

天门圣宗门下弟子大多来自云荒之地,不通中原世故,故与毗邻的大泽府多有摩擦。有一次因为争夺一匹夜凉宝马的归属,天水山庄的弟子在天门圣宗手下吃了亏,庄主孟泽熙亲自带刀前去挑战,却被大宗主南宫云火一剑就给挑断了手筋。

至此之后,天门圣宗的名号才开始在江湖之上正式传开了。

但是除了南宫云火一剑胜天水山庄庄主的事迹有几分江湖传说的感觉外,剩下的那些传言都并不友善,据说天门圣宗弟子各个嗜血好杀,野蛮无礼,且满门上下皆修炼一门邪术,自称修炼此术能够得道升仙,这门邪术能够让不通武学的人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拥有扶摇境之上的武力,也能让人在瞬间爆发出远超过自身数倍的武力,但是却有极大的反噬,在修习这本武功一到两年左右,这些人便会因为筋脉受损而再无办法运功,空有一身内力,最后沦落成武胚。所谓武胚,便是为南宫云火准备的,南宫云火吸取那些武胚的功力,才能够拥有这么强的武力。

这样的修炼手法违背人伦,自然是为正道所不齿的,若天门圣宗仍只在云荒之地活动,那也不关中原武林的事,但是既然他们跨越了云梦大泽的边际,影响到了大泽府,那么便不一样了。大泽府三大派传书给上林天宫,希望上林天宫能够前来干涉。上林天宫很快就给了回应,而这个回应拥有极大的诚意。

上林天宫大宫主苏寒,以及雾雨楼楼主谢看花亲自南下。

之后的故事在江湖之上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当时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言是苏寒和谢看花两个人一路杀穿了天门圣宗,最后一剑斩落了南宫云火的的头颅,但实际上,苏寒以及谢看花只是非常有礼貌地登门拜访了天门圣宗,还在那里住了小半个月,半个月后他们便离开了,并且告诉了大泽府,关于邪术的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传言,以后不能再讨论此等谣言。而天门圣宗也承诺之后将会约束门下弟子,不与大泽府产生冲突,同时大泽府也不能擅自去挑衅他们。孟泽熙的伤将由千机院最好的医圣前来治疗,天门圣宗也送来了他们所藏的珍贵草药。

这件事情就此也算是结束了。

听到这里,苏白衣冷笑了一下:“又岂会这样结束。”

“确实不会就这样结束。天门圣宗是不是魔教不重要,练不练邪术也不重要,门下弟子性格是骄纵还是温顺,这些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成为了云荒一代的霸主,已经威胁到了大泽府。所以大泽府对于上林天宫的做法很不满,但他们确实也不敢说,所以这一切也算是平稳地过去了。直到……”南宫夕儿的眼神有些暗淡,“战天门那一战的到来。”

“战天门。”苏白衣重复了这在江湖上意义极大的三个字。

“天门圣宗发动了对中原武林的征伐,浩浩荡荡地侵入大泽府。上林天宫召集各大派结成维龙之盟,与天门圣宗决战于南海之滨。这是一场比当初无极剑宗和英雄冢的决战还要惨烈的决战,上林天宫大宫主苏寒,二宫主苏点墨,雾雨楼楼主谢看花,四院所有首座,以及大泽府、四大家、即墨城的众多精锐,都在这场战天门之战中身亡了,换来的是整个天门圣宗的覆灭。”南宫夕儿深吸了一口气,“这就是江湖之上,关于战天门一战的故事,其中的细节没有人知道,各大参与的江湖门派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对这段往事守口如瓶。或许因为各大派都受到了重创,反而令整个江湖维持了十余年的和平。”

“这是江湖之上的故事,那么师姐你知道的故事呢?”苏白衣问道。

“我所知道的故事就是,在苏寒和谢看花拜访天门圣宗的那小半个月,有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子。”南宫夕儿幽幽地说道。

“是师父爱上了天门圣宗的……”苏白衣缓缓道。

“谢看花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容颜绝色的女子,两个人很快就相恋了,这个女子便是南宫云火的妹妹,南宫雨文。之后谢看花与苏寒离开,回到维龙山,是因为谢看花还有一段往事需要在那里了结。他们说好了,三月之期,回来成婚。但是他们的再一次相遇。”南宫夕儿眼眶微微有些湿润,“却是在南海之滨。”

“师姐。”苏白衣轻叹一声。

“我是谢看花和南宫雨文的女儿,我出生时父亲便已经死了,至少在所有人的眼里,他已经死了,直到你的出现。当年南宫云火带领天门圣宗北上,因为我的母亲已经有了身孕,所以他并没有带她同行,而此行的目的也说是去会见上林天宫商谈一些事情,并不是所谓的东征。等到战天门的消息传到云荒的时候,母亲才终于坐不住了,带着剩余的宗门弟子昼夜不停地赶往南海之滨,可惜……”南宫夕儿的神色变得郑重,“所以我一定要见到谢看花,一定要问问他,既然活下来了为什么不来找我们!以及当年战天门一战,究竟发生了什么!”

苏白衣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好,所以接下来该轮到你和我说说你所知道的故事了。”南宫夕儿问道,“当年的那门邪术,便是现在被他们所称的《仙人书》。”

“我从小跟着我的养父养母长大,他们说我是他们从河边捡来的,我也一直这么相信着。直到有一天一群杀手忽然上门了,而我那平常只是做些小买卖的养父养母居然都是武艺非凡的高人,面对众多杀手的围攻依旧杀出了一条血路。然而杀手实在太多了,我的养父最终被杀了,养母带着我跑了出来,但逃亡的一路之上有源源不断的杀手涌来,她最终一个人留下对付那些人,让我先跑。可我当年才多大,跑了没多远,就被几个人追上了。就当我快要被杀的时候。”苏白衣顿了顿,继续说道,“我遇到了师父。”

第043章 事终

“但是那天的相遇,师父只对我说了我姓苏,名叫苏白衣。至于我真正的父母是谁,那些人为什么来杀我,他都没有告诉我。”苏白衣看向南宫夕儿,“不知道师姐,是否能够告诉我这个答案?”

“既然谢看花说你姓苏,他还尽心尽力收你为徒将你养大,那么你要么是大宫主苏寒的儿子,要么是二宫主苏点墨的儿子,至于真正的答案,便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寻找了。”南宫夕儿站了起来,“而我下山,也是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天门圣宗绝对不是魔宗,绝对不会做出征伐江湖,滥杀无辜的事情!当年之事,一定另有隐情。”

“那二宫主苏点墨呢?怎么一直没听师姐说她?”苏白衣问道。

“根据母亲所言,苏点墨是苏寒的妹妹,武功稀松,相貌平常,性格还不太好,只是占着二宫主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南宫夕儿回道。

“师姐,上次我提过一个问题,但你并没有直接回答我。”苏白衣忽然正襟危坐,神情严肃,“若真如江湖传闻,咱们之间确实有着杀害父母的血海深仇,那……”

“那又如何?别的我不知道,但母亲对于苏寒的评价十分之高,她认为苏寒和舅舅同时战死,必是有人在其中设计。而就算苏家的人杀了我舅舅,又或者我舅舅杀了苏家的人,当年你我都还未到知事的年纪,这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影响呢?”南宫夕儿笑了笑,“我是你师姐,你是我师弟。我们的关系便是如此简单。”

“师姐。”苏白衣笑道,“我忽然觉得你有些……”

“有些什么?”南宫夕儿惑道。

“有些酷。”苏白衣赞叹道,“师姐的道理很简单,很直接,似乎不合常理,但仔细想想却又无懈可击。”

“这便是学宫的道理。”南宫夕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你这次没有见到儒圣先生,有几分遗憾,你若见到了他,以后便也是这样讲道理。”

“儒圣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苏白衣问道。

“如玉。”南宫夕儿只说了特别简单的两个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