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君有云 第132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哥。”白鹤也持剑来到了他们的身旁。

“先把他带走。”白龙沉声道。

苏白衣没有料到白龙替自己挡那冲力,却让白鹤对自己动手,情急之下左手拔出了君语剑。

“以你的剑术,还想和我对抗?”白鹤对着苏白衣一剑刺出。

苏白衣没有犹豫,直接使出了仙人卷中的剑术。

当日在上林天宫对阵宁青城之时,他就意识到了一点:当年即墨花雪给他的秘卷中的剑术,才是他手中最厉害的武功。所以在被苏戬挟持的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偷偷打开那本秘卷。不过说来也是奇怪,每次看那秘卷的时候,他的精神都会有些恍惚,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在雪山之巅练剑的身影。每次的感觉都像是做了一场梦,醒来后还会有莫名的感动。而自己对那剑法的领悟,也每一次都有长足的进步。

一股霜寒之气随着君语剑的刺出,冲着白鹤袭去。

虽然在脑海里已经将那剑法演练了无数遍,但这是他离开上林天宫后的第一次真正出手。

白鹤的长剑与君语剑相抵,神色大惊,那股霜寒剑气直接将他的长剑覆盖,那种刺骨的寒意似乎能将他瞬间冰封,即便骄傲如他,也立刻做出了决定。

撤剑!

白鹤直接弃剑,往后急掠而去。

那柄被霜寒剑气覆盖的羽鹤之剑瞬间化为碎片,落在了地上。

苏白衣再次将手中长剑一挥,长剑卷起一道霜寒之气直逼白鹤而去,任凭白鹤身法再快,此刻已然退到了屋檐之上,但依然没有完全躲过这道剑气。整片屋檐都在瞬间被冰封,白鹤垂首,看着自己的长衫上已经满是寒霜。方才他若是慢了一步,至少得留下一条胳膊。

“这是什么剑法?”白龙皱眉道。

“自然是你们一直想要的,仙人书中的剑法!”苏白衣傲然道。

苏戬神色严肃,看着苏白衣:“你骗我?”

苏白衣惑道:“什么我骗你?”

“这不是仙人书中的剑法。”苏戬沉声道。

“什么?”苏白衣收剑,“这是我二嫂,即墨花雪给我的剑谱。”

“我先姑且信你没有骗我。”苏戬看着前方,“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把这该死的面具解决了。”

苏白衣点了点头,他方才也没有想到那剑术的威力竟能恐怖到此等程度,立刻对着前方开始疯狂地挥剑,一道接着一道的霜寒剑气打去,竟将那股无形的冲击力都给冰封了起来。原本已支撑不住的苏戬和白龙都缓了口气。

远处的风左君等人看得目瞪口呆,风左君困惑道:“苏白衣什么时候练了这么厉害的武功?”

薛神官眼睛微微眯起:“北昆仑之剑?”

“都给我,冻住!”苏白衣挥出了最后一剑,终于将那冲击力给打得一干二净,最后将君语剑插在地上,重重地喘气,“搞——搞定了。”

“星官!”白龙高喝道。

苏戬转身,一掌冲着白龙打去,两人双掌相撞,同时往后退了三步。

七名星官立刻跃下,却被七张面具给打了回去。

“你们毁掉了天地同悲,今日便把命给我留下!”薛神官拦在了苏白衣的身前。

苏戬沉声道:“抱起你的师姐,我们离开这里。”

苏白衣看向南宫夕儿,只见她脸色煞白,眉头紧皱,睫毛微微颤抖,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是急促。

第257章 重伤

苏戬见苏白衣犹豫,忍不住骂道:“你若是再犹豫,你师姐的性命今日便只能留在这了。”

苏白衣将体内剩下的真气度入南宫夕儿的体内,急道:“我不能和你走,我应该带师姐回学宫,让师父救她。”

“我方才看到天地同悲的碎片被打入了她的体内,世上已无人能够救她。”薛神官一边对付七名星官一边说道。

苏白衣皱眉道:“不可能,我师父可是雾雨楼楼主谢看花,江湖上最精通医术的几人之一。”

“谢看花又如何?你师姐现在,就算是神仙也难救。”薛神官丝毫不留情面地说道。

“我知道世上有人可以治疗他。”苏戬肯定地说道。

苏白衣仰头:“真的?”

“所以现在!”苏戬看向了白龙,“你最好不要有犹豫!”

“师弟,师姐便交给你了。”一柄雪亮的刀从天而降落到了他们的前方,拦在了白龙的面前,随后风左君落地,一把拔出了地上的刀,扛在了肩膀上,“这里,就交给你的二位师兄吧。”

“照顾好师姐。”谢羽灵从苏白衣的身边,低头看了一眼南宫夕儿,随即将一个药瓶递给了苏白衣,“里面有我谢家的九曲花水丸,能暂时压制伤势。”

“多谢师兄……”苏白衣急忙将药瓶中的药丸倒了出来,放入了南宫夕儿的口中。南宫夕儿似乎还存有意识,睫毛轻轻颤抖了一下,随后将那药丸咽入了腹中。

“走!”苏戬走过来抓起苏白衣的肩膀,苏白衣这次没有再犹豫,转身跟着苏戬离开了。

风左君则和谢羽灵则纵身向前,一把刀,一柄折扇,拦住了那准备追上去的白龙。

不到半个时辰,苏戬带着苏白衣和南宫夕儿二人便已出了轩唯城,来到了轩唯城外最大的渡口天陵渡口,那里正停靠着一艘金色的长船。

“这是——木兰长船?”苏戬看到后也是一惊。

长三十丈、宽十二丈,世上仅有四艘的木兰长船。

苏白衣见这长船眼熟,立刻仰头看那旗帜,只见船旗被绘成了纯金色,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沐”字。苏白衣再转头看去,只见渡口处坐着一个山羊须的中年人,拿着一根毛笔,面前摊着一个账本,对着面前的人说道:“天地人三层,人字号最便宜,十两银子一间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