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98节(2 / 2)

加入书签

想到这里,周青林便提了大竹篓去了后院, 他准备把地里的菜都收了。

因着就自己一个人在这边, 是以周青林种的菜量并不大,不过品种倒是挺齐全的。

空心菜、黄瓜、丝瓜、茄子, 还有豇豆,就连冬瓜他也种了三棵。

这不已经有一个大冬瓜长在那里了。

大夏天阳光足,只要有水浇着,菜的长势就非常喜人,特别是黄瓜, 才过了一个晚上, 那一根根挂在瓜架上的黄瓜似乎又长长了许多。

周青林来到竹条搭成的瓜架前, 把上头挂着的黄瓜摘了下来。

除了几根还开着花的小瓜丁他实在下不了手外,其它的周青林都摘下来了,就连几根巴掌长的都没有落下。

这些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可不能浪费了。

等把黄瓜都摘下来后,他再搜寻了一遍瓜架,没了。

再数了数筐里,大大小小一共有十六根。

提了木桶到井边吊了一桶冰凉的井水上来,然后把黄瓜清洗干净,接着周青林到厨房里找了一个淘米的木盆,把洗净的黄瓜都装到盆里,之后放到了储物仓库。

炎炎夏日、暑气熏蒸,周青林准备等自己口渴的时候,再拿出黄瓜当水果来吃。

随后,周青林把菜地里另外几样菜也一一都摘了下来,空心菜、茄子、丝瓜、豇豆,整个大竹筐子装得满满的。

抹净筐足上的尘土,周青林把满竹筐的菜也挪到了储物仓库,里面可是有永久保鲜功能的,把菜放在里面也不怕它会坏了。

最后周青林只留了一个冬瓜在地里,因为它还没到成熟的时候,此时摘下来实在太可惜了。

怕它被日头晒坏,他还特地找了块破竹帘盖在上面。

看着一尺多长绿皮的小冬瓜,周青林心道:“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关好门窗,周青林手提行囊,肩背书箱,锁好院门后便往书院去了。

路过包子铺时,他买了六个包子,忙了一大早,自己早饭都还没吃呢。

等到了见知书院,见众人已经在院门口候着了。

吴秀才也已过来,正和应进庆并排站在那里。

众人见周青林过来了,都和他打着招呼。

风棠书院的三十几名赴考学子也定在今日启程。

此时两家书院的学子都站在门外,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娓娓而谈,与两旁相对无言的夫子相较,倒是融洽非常。

没等上多久,约好的车马便过来了。

众人陆续上了车。

一辆马车可坐六人,周青林和吕志义、应进庆,还有吴秀才,以及见知书院的另两位学子共乘一辆。

坐上了马车后,众书生挥手与夫子告别,而后踏往省城之途。

大夏天的,在外赶路不是一般的苦,出门前还有几丝凉风,可过了午时便热不可耐了。

好在大家的包裹里都备了解暑的丸药,再把卷帘都掀了上去,倒也能撑下来。

看到车厢里的几人和自己一样,都汗透了衣裳,周青林心中感叹,众人只见士子们一朝得中时的风光,可又有谁知其求学举业时的艰辛呢。

都说古代科举有三苦,读书苦、行路苦、竞争苦,周青林觉得实在对极了。

可不是苦吗,你看一个个都热得汗流浃背、头发滴水了,换做寻常百姓,早就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好好纳凉一番了。

可他们呢,还得捂着,否则便是有辱斯文啊。

熬过最热的两个时辰,太阳终于西斜,此时空气中微微多了几丝拂面的凉风,众人舒服地直吸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被风吹得特舒爽的周青林忍不住嘣了一句曹雪芹的诗句出来。

霎时引来车厢内其他几人的盛赞。

“好好好!好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愿此次乡试咱们都能考出佳绩。”吴秀才激动地开口。

吕志义也忍不住开口夸赞:“周兄不愧是三元之才,此诗句应景应情,寓意极佳啊!”

众人难掩笑意,心中自是满心欢喜,可不是寓意极佳吗,此刻大伙儿正在赶考路上呢,能听到如此应景佳句,实属祥意啊。

见众人看着自己满眼的佩服。

周青林忙开口解释:“你们别误会,这诗句是我从旁人那里听来的,并非我作。”

可是他们哪里会信啊,大家都是习书多年的读书之人,对时下知名的诗词歌赋也都是耳熟能详的,周兄说是他人所作,怎他们却未曾听过。

这该是周兄的谦逊之意吧。

吕志义看着周青林的眼中满是不赞同。

只见他不满地开口:“周兄就是这点不好,是你写的就是你写的,干嘛不承认啊,要知道,过分的谦逊等同于骄傲。”

嗯嗯嗯,众人点头,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