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138节(2 / 2)

加入书签

对对对,回家回家!自己现在就批假期去!

想到这里,周青林马上烧水洗澡,去了身上的汗味后,再拿过皇帝恩赐给他的六品朝服穿了起来,戴上乌纱帽,穿上绢罗大袖衫,再套上绣着云霞练雀纹的褙子。

等穿戴整齐之后,周青林心情极好地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咦,不对啊!

周青林伸了伸腿,而后扯了扯衣摆,顿时不淡定了,这到底是长袍还是中袍啊?

他闭着眼睛使劲想了想,自己看到其他官员穿的官服确实长过膝盖的啊,怎么自己官袍的下摆在膝盖之上的呢?

难道状元郎的官袍要与众不同一些的?

想了想,周青林觉得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总不可能堂堂大历朝就相差他这么一点布吧。

于是想清楚的周青林便没再纠结,锁好院门后就到翰林院请假去了。

他哪里知道,这官服就跟前世企业里的工作服一样,仓库里随时都有备着的,这不,皇帝老儿要拿来赏人,底下人直接给他送一套过来就行了。

加上仓库里的官服做的都是标准码,只要身材不过分高挑或者肥胖,都是可以穿的。

而周青林恰恰属于过分高挑的一拨,所以就把官袍穿成及膝短裙了。

也不是说朝中官员就没有高个的人,而是高个子的官员恰巧没得过皇帝恩赐官服的福利罢了。

他们都是自己掏银子量身定做的官袍,所以像这种“及膝中袍”的情况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今日翰林院特别热闹,几十名新鲜出炉的庶吉士,还有榜眼探花,都在排队请批回乡的祭祖探亲假。

邱掌院已经按照路程的远近给他们排好了时间,是以等周青林到翰林院时,邱掌院正把写了姓名和回归日期的单子一一发给大家。

见周青林来了,众人都笑着与他打招呼,可等看清对方身上的朝服后,大伙儿就是一愣,心道,这身官袍怎么这么短啊?

有心急之人正想上前询问几句,转而立马想起状元郎身上的官服可是几日前圣上亲赐的,于是赶忙收住了嘴,而后若无其事的聊起别的天来,“周大人,今日得了假期,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回乡啊?”

邱掌院也看到周青林这身超短官袍了,不过人家到底是多年的官场狐狸,只是稍顿片刻,马上就想通了原委,而后面无表情的继续分发起手中的假期单子来。

这也让周青林更加肯定了自己的以为。

这次探亲,最长的假期是三个月,最短的只有二十天,这应该就是住在京城周边的,而周青林的假期是四十天。

拿到批准单子后,众人哪里还有待在这里聊天的心思啊,转眼就走了个干净,这是都急着回家光宗耀祖去了。

周青林也一样,这次回家,自己可是有好多事情要安排呢,这不,他还得先去一趟安州府。

想到这里,出了翰林院后,周青林就直接去了车行,约好了明早去大通桥渡口的马车。

接着周青林又去了点心铺子,买了好几样京城有名的糕点,古代社会可没有网络购物,是以像这种京八件什么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

周青林准备给岳父岳母,还有刘氏他们捎上一些,自己长时间没在家,家里多亏有他们帮着照料,所以自己给他们买些东西也是应该的。

至于几个闺女的礼物,这次自己就不买了,话说,跨马游街那日接来的荷包和头花,还有香囊啥的,他都收得好好的呢。

到时全都送给闺女们当礼物好了。

回到家里,周青林收拾好行囊,就早早的歇下了。

第二日一早,他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先走水路前往灵清,再从灵清改坐马车去往庆阳郡,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第六日上午到达了安州府。

马车直接把人送到了旺枝巷,李阿婆和隔壁邻居几人正在门口说话聊天,等看到周青林后,立马都激动了起来,

“哎呦!状元公回来啦!”

“孩子他爹,快快快!快来看,状元公回来了!”圆脸妇人激动的不行。

“不行,我得快点去把我家那个皮小子找回来,好让状元公给摸摸头,这样以后说不定也能考个状元回来。”说罢,圆脸妇人快步往巷口跑去。

“对啊!我咋没想到呢,我现在就叫大孙子去!”

李阿婆忙疾步回了屋,去叫大孙子去了。

一时之间,整条巷子都沸腾了起来。

于是到了旺枝巷,刚放下行李的周青林,就连着摸了二十几个皮小子的脑袋,外加五六个小婴孩的脸,

看着家长们个个激动的神情,周青林都有些哭笑不得起来。

好不容易脱了身,回到屋里,周青林从仓库中拿了两期的画稿出来,而后放到书箱,他准备去一趟书店,除了送画稿过去,还有结算前四个月的分成,最主要的,他得和沈掌柜谈谈接下来怎么送画稿的事。

往后自己要在京城长待了,再把画稿送到这边肯定不可能,所以这事得重新商议一下。

提着书箱,周青林先去巷口食肆点了一碗鸡肉煨丝面,此时正是吃饭的点,他的肚子已经很饿了。

食肆掌柜看到周青林后,特别的兴奋,等听到对方点的面条后,掌柜特别大声地对后厨叫道:“给二号桌状元公来一碗状元煨丝面!”

周青林一抖,手里提着的书箱差点掉了下来。

啥啥啥,这状元煨丝面到底是什么面啊!

周青林极度纳闷的往柜台上头挂着的菜牌看去,结果就见原先挂着鸡肉煨丝面,三鲜肉皮面,笋干鸭肉面,鸡蛋肉酱面,雪菜肉丝面的几块牌子,此时已经换成状元煨丝面,状元肉皮面,状元鸭肉面,状元香酱面,状元肉丝面了。

原来,自从知道常来他们食肆吃面条的“面缸秀才”考中状元后,店掌柜就明锐的抓住了这不可多得的商机,于是不出半日,这些状元公曾经吃过的面条都改了名儿。

而后掌柜又让伙计们出去宣传了一番,果然效果显著,这几天好些学子都莫名而来吃面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