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141节(1 / 2)

加入书签

第135章 、不舍

划拳吃酒, 谈天说地,一直到了天黑月亮升起,众人才依依不舍地散了席。

于是月光高照的村道上,出现了一群搬桌抬凳归家的队伍。

村民们边走边不住地感叹, 今日的状元宴吃得可真过瘾啊。

刘莲芝把剩下的肉菜给厨下帮忙的妇人们分了分, 还有宋氏, 她也给装了满满一碗,人家今日可是帮着洗了一天的菜呢。

捧着油汪汪的一大碗肉,众妇人都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老刘头院里院外转了一遍,见并没有不妥的地方, 便拴上了院门。接着又去厨房查看灶膛里还有没有燃着的火苗子。等做好了这一切,老刘头方安了心。

知道这几天女婿连着赶路肯定累, 是以老刘头和徐氏虽急着想打听京城的事儿,特别还想问问当今皇帝长啥样, 可看到女婿满脸的疲色, 两人只得强按捺下心中的好奇,催着周青林快点洗漱睡觉去了。

反正女婿已经回家来了, 这些事等明日就知道了。

周青林还真有些累了, 这几天又是马车又是船的,还有今天的马车不是一般的颠簸, 他觉得自己的骨头都快散架了。

于是也没坚持,洗漱过后就上床睡觉去了。

知道爹爹累了,小丫也没再继续缠人,小大人似的帮娘亲整理了一会儿今日收来的礼后,也回房睡觉去了。

虽刘莲芝已事先与众人言明不收礼的, 可村民们哪里好意思空着手上门来啊。

几颗鸡蛋, 一斤黄豆, 一把菜干,东西虽拿得不多,可几十户人家凑在一起也有不少了。

这不,光鸡蛋就有好几百个,刘莲芝把它们都放到了大竹筐里,天渐渐热了起来,这么多鸡蛋肯定存不住,看来只能腌起来了。

......

第二日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围坐在堂屋聊起了天来,周青林和大家说了这段时间自己在京城的各种琐事。也回答了老刘头好奇的几个问题,至于皇帝长啥样,自己还真没怎么看清楚,殿试那一天他没敢抬头,放榜那天也没敢抬头,唯一敢抬头的那次是在午门授职仪式上,可也只瞟了个大概,只知道皇帝的头发是花白的,脸上有不少皱纹,中等身材,除了身上多了那身明黄色的龙袍,其他和普通老头没啥区别,也是满脸的和气。

不过周青林知道这都是表象,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可能会和旁人一样呢。

“岳父岳母,我已在京城买了宅子,这次准备带莲芝和大丫她们一起回京,如今我已被圣上封为从六品修撰,往后三年都将在翰林院供职,本朝状元一般不外任,日后说不定我们一家就要在京城长待了,我想着,岳父岳母从未出过远门,不如这次就随我们一起去京城住上一段时间吧,也好领略一番京城的风貌。”

周青林并没有说错,本朝状元极少有外任的,因为状元是朝廷的脸面,也是众学子的举业榜样。

你说要是朝廷把人家状元塞到穷乡僻壤做个七品小芝麻官,这样以后谁还会好好念书啊,学子们肯定会想啊,就算考上金榜状元也不过如此待遇,那他们干嘛还要辛辛苦苦十年寒窗啊,这书念的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吗。

毋庸置疑,像这种打击学子们积极性的事朝廷肯定是不会做的,是以,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他们基本就以京城为家了。

听到女婿的话,徐氏有些心动,自己从未出过远门,能出去见见世面她肯定乐意了,再说女儿和几个外孙女头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居住,徐氏心里不是很放心,总想亲眼去看过才能安心。

她忙朝老刘头看了看,不知道老头子是个什么主意。

老刘头也有些动心,这可是一朝之都,他当然想去看看,可转念想到地里马上就要开始下秧苗了,就有些犹豫。

徐氏一看就知道自家老头心里想的是啥,她朝老刘头说道:“我看你真是吃饱了瞎操心,你也不想想,老大老二都是快当爷的人了,就下个秧的事儿,哪里能难倒他们,再说,将来咱俩总归要先走一步的,这些田里的活计迟早还是得靠他们自个儿,如今让孩子们多上上手也是好的。”

周青林并没有插话,他并不想掺和两个舅子家的事。

许是觉得老婆子说的挺有道理的,加上对京城的向往,最后老刘头答应了下来。

这下可把几个孩子给高兴坏了,话说,和姥姥姥爷一起住了这么久,几个丫丫早就习惯了,哪里舍得与他们分开啊。

刘莲芝和相公说了前段时间收到公爹寄过来五十两银票的事。

周青林点头,这事周富贵先前已经与他说过了。

既然决定要跟女儿女婿一同去京城,那家里肯定要安排一下,于是吃过中饭,老刘头和徐氏两人就回后厅村去了。

周青林也有好多事情要安排,先是家里十几亩田地的事,如今这些田地都是张老实在种,他也没有收回来的打算,还是继续让人家种着好了。

至于每年原本要称给自家的五成粮食,周青林决定就分给村里那些孤寡吧,还有自己名下又多了三百亩免税田的事,他准备待会儿就去找族长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打算。

结果没等周青林出门,周向东几个族老就过来了。

昨晚,周青林把圣上发给自己的三十两做牌坊的银子交给了周向东,此时他们过来,就是想商量一下该怎么立状元牌坊的事。

毕竟这状元牌坊和先前周耀祖的进士牌坊,不管在用料上还是样式上都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生怕会出错了。

周青林拍了拍脑袋,自己这是忙晕了,居然忘记把牌坊图纸给他们了,他让族老们稍等,而后快步去了书房,从书箱中拿出图纸,这是谢恩仪那天,和三十两牌坊银子一起发下来的。

把图纸给了他们,周青林就说起了三百亩免税田的事来,并把自己的打算和几人说了说,族老们听了之后,都不敢相信,

“青林,你的意思是想把三百亩的名额全都分给村里人吗?”林祥爷有些激动。

“你自己一亩都不留吗?”周向东忍不住开口。

周青林摇头,“不留了,我没有置办田地的打算,与其让这些名额空在这里白白浪费掉,还不如全都分给村里人,这样大家也能多剩点粮食在家里。”

顿了顿,周青林又继续说道,“还有,佃给张老实租种的那十几亩地,以后每年五成的粮食你们就帮我分给村里的孤寡吧。”

林祥爷他们已不知该说什么好,嘴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为自己,也为晓金村的所有村民。

依照周青林说的,三百亩名额按户平均分配。等周向东和张村长几人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后,众村民兴奋的炸开了锅,心道,这好日子咋说来就来了呢。

等周青林把过户好的田地契都一一送还到村民手中时,假期只余下半个多月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村口的状元牌坊已经立起来了,完工那一日,周青林特地领着几个闺女去看了。

状元牌坊大约有七米多宽,高度在六米左右,看上去宏伟大气,中门二层石匾上刻着“金榜状元”的四个大字,背后则刻着“六元及第”,在两边的石柱上,刻了一副对联,上联为:“德才并誉风华懋,下联:忠义双全气宇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