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1节(2 / 2)

加入书签

现下村民们也都有自家的红薯要挖,自己就是想雇人,也雇不到啊。

如今有这么多人帮着,自己终于不用再望薯兴叹了。

不过周青林也没有让大家白忙,这不一挥大手,每人发红薯干二十斤!

啥啥啥,红薯干!

红薯干是啥样的啊?

黄次辅有些激动,红薯粥这几日自己都有在吃呢,还有那蒸红薯他也吃过了,所以这红薯干是啥,是不是和萝卜干一样啊?

“哪里能一样啊!”周青林笑道:“红薯干可比萝卜干好吃多了,到时保证黄大人您吃了还想吃!”

其他人一听这话,忍不住也期待了起来,这不侍卫们挖起地来更加卖力了,一锄头挖下去,红薯破了好几个。

急得黄次辅的胡子差点飞了起来,“不好好挖,红薯干减半!”

......

对于做红薯干,周青林自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当初种这些红薯的时候,他就打算用其中一部分做红薯干的。

想着做好了再让人捎回家里,到时可以自己吃,也可以送人,多好啊。

方才周青林就让牛三去城里买竹帘子去了,准备待会儿晾晒红薯干用。

而此时,半山坡的小屋里,喜子和李安已经在忙着蒸红薯的事了。

他们两人,一个削红薯皮,一个把去了皮的红薯放到了大笼屉里,这蒸笼还是问村民们借的,一共有六层,是过年的时候蒸发糕用的,没想到用来蒸红薯也挺适合的。

等香气四溢的红薯熟透后,周青林用刀把它们切成宽宽的条状,“不能太厚,也不要切的太薄。”

说罢便把菜刀递给喜子,让他切给自己瞧瞧。

喜子也不含糊,按照老爷教的,大一些的红薯一开为三,其他的一开为二,然后每块再切上四刀,齐活!

等牛三把竹帘买回来后,切好的薯块正好可以晾晒了。

侍卫们见状,特地去周边山上砍了许多木头,而后做了木架子,再把竹帘摊在架子上。

如此倒是通风了不少,也更容易晒干了。

就这样,蒸了晒,蒸了又晒,很快十几张竹帘都晒的满满当当的了。

如今天气好,两天下来红薯条就干的差不多了,不过为了加快速度,周青林又让牛三买了十几卷竹帘回来。

侍卫们边挖着红薯,边兴奋的看着竹帘上的薯条一日日晒干,而后又重新换晒上另一批。

至于侍卫们为何这么兴奋,当然是因为每人能分到的二十斤红薯干啦,话说这香甜软糯的味道,实在太好吃了。

......

京城里。

连着收到两封奏章的景康帝龙心大悦,特别在看到红薯亩产量居然能达四千多斤时,更是激动万分。

哈哈哈,有了这样的高产粮,朕的子民定能暖衣饱食,朕的大历朝定能昌盛富强。

对,昌盛富强!朕得快些让高产粮种在全国推广开来。

想到这里,景康帝当即传下口谕,命各省布政使即刻派人前往南川,安排购粮种事宜。

而黄次辅他们则继续留在南川,让他们协助好粮种收购。

公文送到南川后,周青林立马让下属按照原先安排好的行动起来。

先有衙役们去各村通知,让村民们把要卖的玉米和红薯准备好,届时会有人上门来收购。

而黄主簿则和书吏们去了书坊,几人把托书坊刻版印刷的一百多本新粮种植手册拿了回来,这是周青林亲手编制的,手册中不但用文字仔细讲解了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法,还配有简单易懂的图解,这样读起来就要简洁明了了许多。

这些册子,周青林是准备一一发放给前来购粮种的州府的,玉米和红薯的种植步骤和方法都在上头,有了它,粮种购买回去之后,就不用担心不会种植的事了。

准备好一切,周青林就找张尚书商议了新粮种的定价问题,最后一致决定,玉米八文钱一斤,红薯五文一斤。

这样的价格让村民们欣喜若狂,这不,看到县衙门口贴着的粮价告示后,众人如同正在做梦一般。等回过神来,一家人欢聚一堂开始估算起收入来,最后得出来的银钱数额着实喜人。

“看来咱们家今年能盖上新房子了。”

“哈哈哈,有了银钱,我家大儿子的亲事也不用愁了。”

“是啊,我家闺女的嫁妆,也一定能体体面面的了。”

......

忙碌的时候,人多力量大的好处又一次体现了出来。

这不,当购粮种队伍开始纷涌而至南川县后,有了江灏和沈萧,以及一百多名侍卫们的齐力协助,周青林办起事来要省心了许多。

每日,郡城来买粮种的车队,都整齐有序的跟着领队侍卫去往每个村里,然后先称粮,再结算,最后装车离开,虽然忙碌,可一切都井井有条的。

这样繁忙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才渐渐平静下来。

而此时,第一期的安置房,已经建造到一人多高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