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节(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感兴趣的话,求个收~

《小镇人家》

文案:

阿夏是小镇上的姑娘,她没出过陇水镇,她们一家都生活在小镇上。

叔伯说,外面的城镇更热闹。

可阿夏喜欢小镇平淡的生活。

阿爹是帮厨,隔三差五给她带宴席上的吃食,水晶肴肉、鲃肺汤、碧螺虾仁、腌笃鲜、葱烤鲫鱼。

阿娘和太公手巧,自己在镇上支个摊子卖东西,一个捏面人,一个做伞、扇子、灯笼等小物件。

太婆和大哥也不闲着,一个每日都有人请去接生,一个在陇水镇书院当西席。

只有阿夏呼朋唤友,整日招猫逗狗,偶尔干点实事。

盐价来自《宋代物价研究》

蛤蜊和芫荽的作用来自《本草纲目》

芫荽蛤蜊出自《新食疗本草》中的香菜拌蛤蜊,文中写道适用于小儿厌食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不知道真实有效。感谢在2022-05-26 01:09:06~2022-05-26 23:4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蝤蛴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淦饭人 20瓶;chaifeizi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章 椒面羹

◎搬到这里来◎

麦芽一听到声,赶紧从石凳上溜下来去开门。

门口的范大脸色憔悴,神情萎顿。

“小娘子,”他扶着门框一步一步挪进去,声音无力,“我昨夜肚子疼,一宿没睡。该吃点什么才成?”

“你这毛病还得难受一阵,这两日先吃点高粱粥,它性甘,归脾,可补你的肠胃亏虚。”

晏桑枝边说边起身,想到什么,说道:“钱一日一给,今日需给我五十文。”

范大今日带足了钱,一听这话,哆嗦着手从衣袖里掏出磨损严重的钱袋,难受地根本不想数,推到麦冬面前,让他拿钱了事。

等收好钱,晏桑枝从里头拿出一盆研末细致的高粱碎米,倒出一点放到炉子里煮。熬高粱粥简单,她只需往里头加水看着火煮便可。

将剩余磨好的碎米放到桌上,晏桑枝不紧不慢地说:“这些米你拿回去,一碗米两碗半水煮熟就成。两日吃完后来,银钱不用再给。你这毛病不小,先医胃。

能吃旁的东西后,再医其他的毛病。会难受一段日子,要静养。荤腥、海物、河鲜或是生蒜、葱等辛辣之物不能吃。酒更不能再喝,你若再饮酒,那也无需请我来医。”

范大点头如捣蒜,但面色苦闷非常。让一个嗜酒如命的人戒酒,比之胃疼也相当。让他闻味却不能喝,简直是煎熬。

喝粥的时候还想着自己藏的酒,哪管味道好也觉得食难下咽。

他停住勺子,尽管胃疼得直抽抽,还是死性不改,问道:“小娘子,还有多久我才能喝酒?”

“喝酒?”晏桑枝不知道酒徒的心思,瞟了他一眼,估摸着说个时间,“小半年吧。别看你体格高大,身体早就亏空得不成样子。这些时日喝酒是甭想了。”

范大的勺子掉在碗里,发出清脆的哐当声,眉头紧皱。出门后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一日不喝还尚且能熬住,小半年不喝,这命有跟没有一样。

他踢了一脚车轮子,沉重叹气。

等范大走后,时日将至晌午,晏桑枝不打算再瞧病,因药房并没有做好,她也只能帮大家看看小毛病,正经要紧的她都劝别人去菩萨桥。

药膳虽有千般好,可它见效慢,急病还得要狠药。

所以眼下真没多少人看病,倒是清闲。

起身把围布给系好,这几日顿顿生地黄粥,吃得她快反胃了,做椒面羹换换口味。

取出昨日买的花椒,细末全给筛下来。锅底下柴火旺,烧得锅泛红,她将花椒倒下去。刚碰着热锅还成,翻炒后花椒遇热辛辣气漫出,熏得她眼睛略微红肿,开了窗这股呛味也无法消散。

把麦芽和麦冬给辣得跑出去呼气了。

她缓了缓,把花椒盛出,碾碎成细末,是个艰难的活计。

沾了面粉,味倒好些,盐和淡豆豉一同放下,加点水,她用巧劲揉,一团面好以后,醒发会儿。她开始做给曹木工的吃食,蒸碗饭,炒个菜就齐活。

又往锅里倒了勺水,水滚起后,她甩着根根分明的面条,搅散垂放到锅里,加些盐,不多时便冒白泡。

碗里抹一点猪油,酱油一些,几粒盐,浇上白汤,捞起面进去,油星几点,汤汁清亮。

看得麦芽口水都快兜不住了,飞快去叫曹木工吃饭后,捧着自己的碗直吹气。

面滑,不用点力就要直溜溜的从筷子上滑下去,她把面卷起来,呼呼吹气。面里是咸的,带点椒香,又有些许麻。她刚开始粗粗嚼了几口便往肚里咽,吃两筷子面,低头凑到碗沿嘬一口汤。

吃到肚子里舒坦极了,麦芽舍不得那么快吃完,吸溜一根慢慢嚼,吃到后头冒出了汗,小肚子略微鼓起,还笑着说:“阿姐,明日再吃这个好不好?”

“成,明日再加一把汆好的小菜。”

晏桑枝抹抹嘴巴,烫的吃得人舒服,她便有些懒洋洋的,半靠在椅壁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