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节(2 / 2)

加入书签

许静心从谢三的面上扫过,落到谢行安的脸上,顿了会儿,才满脸含笑地道:“多亏两位郎君费这份心思了, 贫尼才能正经把阿栀收为徒弟。”

“不敢当, 不敢当,我与小娘子是各自帮忙,她帮忙给我娘瞧病, 我自然得尽心一些,也就小娘子为人实诚,还非得多谢我一番,叫我脸上沾个光。”

谢三连忙摆手, 脸上的肉都在抖, 还把他旁边的谢老太太引见给许静心。

他这个人心思活泛,想着晏桑枝一个半大的小娘子都有这般的医术,那她费劲功夫找的师父医术更不错, 捧着总比不捧要来得好。

许静心还真如他所想的那般, 她是会药膳的, 祖传家学,她家没落了后。便剪去三千青丝,在这尼姑庙里安家,这么多年来又学了门道医。

虽则晏桑枝没有跟她说过谢老太太的病症,她那双眼一瞧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感慨阿栀这做药膳还是太过于谨慎了些。

“这当谢的,我瞧老太太面色也不是太好,请她到里头坐坐,晚点我和阿栀再帮着瞧一眼。病根得早拔除,不然一直压在身子里,是难高兴的。”

“对对,师傅你说的对,我现下便将我娘先扶过去坐一会儿。”

谢三立马乐呵呵地笑起来,只觉得这趟没白来,连忙扶着他娘到旁边去。

“这是阿栀的弟妹吧?”

许静心摸摸这两个孩子的头发,心里倒替晏桑枝高兴,有亲缘这日子就能过下去。

“是的,一个叫麦冬一个叫麦芽。”

“这名字取得也好,两者性平味甘,前路大好。”

麦芽听不懂这个师父的话,知晓是夸她的,立马扬起小脸乐呵呵地喊:“师父说的好。”

乐得许静心又摸摸她的小脸,应下说:“好,好。”

阿春和曹婶也见过后,许静心让几人在大殿里多逛逛,或是请尼姑带她们在寺里转悠一圈。

趁着还有时间,她把晏桑枝带到边上的小屋里,打头第一句话便是问她,“药膳做着可还趁手?”

“算不上趁手,”晏桑枝挨在她旁边,悠悠叹气,“浅显的倒还好,几顿汤粥下去也就病除了,可难些的,我虽有法子去医,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应当有更快更好的。”

学的年数总归是太过短了些,很多的药膳她也没有学会,虽有一肚子的药膳方,可真开方后看着医案上的脉象,便觉差强人意。

“你开方还是有些谨小慎微,思来顾去,我说得可对,”许静心拍拍她的手,教诲她,“有些药膳它好在平,有的好在烈,跟方药中的猛药一般,吃下没几日就见效。可你要是顽疾也平,小病也平,虽说能好,这时辰要花上多少。”

“阿栀,为大夫者要心系病患,越是身份低微的人,就越要关怀。有的病所需的时日还能更加简短。你等走时,我把我这十几年来誊录的医书给你,回去好好看。七日来三日到寺里,下午来,上午把脉看病要紧,我给你好好讲讲。”

哪怕许静心真的没有前世记忆,可为人处事说出来的话却跟之前一样。让晏桑枝心生怀念,连连点头,她于这上头确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再则,也叫你听听佛号。你这面相呀。”

她叹息,“你已有人治,便全听他的,莫要心思太重了。”

许静心在寺里修行多年,哪里瞧不出谢行安与晏桑枝的面相,她也不会多说旁的,也不能插手,什么事都讲究水到渠成。

她的这个徒弟,早前命真的太苦了些。

想了很多,她又道:

“那先过来,去看看谢老太太,师父教你该如何做,”许静心紧紧握着她的手,告诉她,“阿栀,你在开药上尽管大胆些,你是有本事的,有灵性的。千万莫怕,便是真怎样了,也有师父在后面给你兜底。”

晏桑枝回握她的手,闷闷应声:“师父,我知道了。”

“这路上你把谢老太太早先的脉象说给我听听。”

这些脉象晏桑枝都记得,把从一次就诊到最后一次做药膳全说与师父听。

话毕便也到了谢老太太坐的小间,谢行安坐在那,见两人进来,站起来相迎,却没说什么寒暄的话。

倒是谢三叔连忙堆笑,“师父快来这边坐。”

“不必这么客气,刚才我听阿栀说了,老太太的病症她治得很好,只是再央我瞧瞧。我再给老太太摸个脉。”

许静心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叫人舒服,谢三连忙点头,谢老太太人很没精神气,她也懒得说话,把那枯瘦的手伸出去。

这脉其实很清楚了,之前风狂、忧愁不乐,现下的脉象好上很多,可愁还是在心里。

她跟谢三说:“阿栀治的好了不少,只是要除根的话,还得吃一种药膳,吃上几日就能心情渐好。”

“是何药膳?”

“备一个带系桶的羊心,玫瑰此时没有,玫瑰干也行,藏红花来上一钱便可。”

“这玫瑰也能入药膳?”

谢三着实闻所未闻。

晏桑枝曾背过不少医书,当即告诉他,“玫瑰性温,主顺气解郁,能够将邪气给除去,让人神清气爽,对脾胃和肝胆都有不少好处。”

她讲完,抬头对上了谢行安的目光。这间小屋子里,只有一扇小窗,刚好开着,有光照进来,全落到他的脸上,他又正好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目光明亮。

“是我哪里说错了吗?”

她很不确定地问道。

“没有,只是觉得不管针灸还是药膳,能做好一门并不容易。”

谢行安在说真心话。

“确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