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节(2 / 2)

加入书签

那是自然,莺莺这是现制的香露,而大食的香露再有名也要千里迢迢而来,这一路上总有挥发,不及现做的气味香艳。

莺莺心里惊叹,大食香露价值几百两银子,苏汀作为女官能有一瓶,可见她地位之高。于是她又拿出茉莉香露给苏汀看:“您瞧瞧,这里还有茉莉香露和胭脂。”

茉莉的香气热烈而浓郁,比起玫瑰的清甜茉莉多了一丝甜腻,在夏日燥热的空气里越发浓烈。

苏汀看了看,微微颔首:“这个可以。”

这回别说是花木皇商了,就是外诸司院子里那些其他皇商也都惊讶不已。苏汀一直傲慢而矜持,哪里见她会对这些人有过好颜色?

难道苏汀和苏莺莺有什么渊源?对了,她们都姓苏!那些皇商们琢磨起来两人是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

殊不知苏汀和苏莺莺今天之前素未谋面,苏汀能够喜欢苏莺莺的东西也唯有一个原因:她们都是女子。

大凡女子审美与男子审美便不同,男人觉得水粉啊香露啊什么的没什么意思,可小娘子们就喜欢这个。刚才那屏风好是好,可放在七夕礼上总让人觉得有些笨重。

是以苏汀才有那么一出。

莺莺又拿出胭脂给她看:“这是胭脂和南红花做的两种胭脂,里面拿来蘸取的是新下的蚕丝,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工艺,也没有掺杂任何名贵的香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您引荐。”

这是面子上的场面话,莺莺说完便忐忑不安等着她的话。

马掌柜在旁瞧得紧张,他可巴不得苏莺莺被贵人们厌弃,这时候见她拿出胭脂,不由得心里暗笑:“宫里贵人们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于是巴巴儿等着苏汀斥责苏莺莺“做事不利,敷衍塞责。”

说实话就是莺莺自己都有些惴惴:她的香露自然是毫不畏惧的,可这胭脂实在有些拿不出手,纯是为了凑数使得几瓶香露不至于太单薄才送上去的。

谁知苏汀却眼前一亮:“这个好!”

嗯?

这是怎么回事?

其他人都没反应过来,就听苏汀问苏莺莺:“你这胭脂可好有?”

莺莺摇摇头,又立刻点头:“我现在可以做出来!”

苏汀便笑:“那要劳烦你再多做些胭脂,对了,还有口脂。”

陈良吉有些愕然,他出身高贵自然什么都敢问:“苏姑娘这是为何?”宫里又不是没有好胭脂,什么胭脂虫,什么云母粉,什么罕见的珊瑚粉。要什么有什么,何必稀罕这点子花做的?

苏汀便答:“说起来也简单,皇后娘娘有了身孕后便不再用胭脂水粉,说担心里面矿粉对胎儿不好。负责妆造的官员送来的孕妇可用的胭脂皇后娘娘又不喜,我们宫娥便自制些胭脂。”

陈良吉了然,贺皇后老蚌生珠自然看重,负责妆造的官员又与宸妃沾着亲,皇后自然不敢拿自己胎儿涉险。

“只不过宫里的花木又不能尽情采摘,做出来的效果自然不如外面做的。正好这些拿去给皇后娘娘用。”

说罢她便吩咐小黄门:“这礼好,用锦盒装进去献给娘娘们。”

其余诸人满脸震惊,没想到这苏娘子竟然有这本事!能将自己的礼送到皇后娘娘跟前去!这可是大大长脸的好事!

胡掌柜得意笑,他一开始就看好苏娘子,果然她没让他失望。

慕侍郎则拱手向莺莺道贺:“恭喜苏娘子。”

陈良吉也笑道:“不错,没想到苏娘子初出茅庐就能被宫里认可,现在只等着宫里娘娘们的反应了。”

大内里,娘娘们正饶有兴致观看七夕节送来的贺礼:琳琅满目奇珍异宝。要说这宫里长日漫漫,也就这么一点消遣了。

一贯亲和的德妃少不得要轻叹:“这些商人也太费心了。”

宸妃在心里冷笑:真是个土包子!这些商人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到时候还不是要从宫里采办那里拿回来?不愧是宫女出身的,没见识!

要是往常她就说了,不过如今贺皇后有孕她急着德妃联合,谁让她膝下有个三皇子呢?因而宸妃也只是摇摇扇子不说话。

贺皇后则被女官扶着看这些礼品。忽然看到一处:“那是什么?水晶瓶子倒不稀罕。”水晶不算是什么名贵宝石,自然不会轻易出现在礼品里。

女官苏汀回话:“回娘娘,是外诸司负责花木商人的造出的花露和胭脂。”她想了想又补充:“那人是从前培育出并蒂莲的。”

“并蒂莲?”贺皇后来了兴致,“快拿来看看。”

小黄门便拿起瓶子送过来。

宸妃翻了个白眼:“皇后娘娘真是少见多怪,大食送过来的玫瑰香露不稀罕么?一个种花的能造出什么花露?”自打皇后怀孕后她便时不时当众刺她几句,为的就是让她气急伤了身子。

贺皇后没搭理她,只示意女官打开瓶塞。

一打开瓶塞立刻有徘徊花馥郁的香气蓬勃而出,在空气里静静流淌,让人觉得似乎是在一条徘徊的花河里徜徉,或是在荒野里邂逅了一片徘徊花。

无尽的香甜香气洋溢在四周,让人闻着就觉浑身暖洋洋的,甜香满鼻,似乎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这是因着莺莺用了许多徘徊花的缘故,两车的徘徊最后只得这么一瓶,自然香味浓郁。

贺皇后眼前一亮:“这花露有点意思。”

妃嫔们啧啧称赞起来,就连宸妃都在盘算着一会要得到这瓶徘徊花露。

小黄门便又打开了第二瓶花露:“这是茉莉花露。”

茉莉花露比起徘徊花露要更霸道,香甜里还带着一丝醒脑,香气也飘得更远些。

苏汀又拿起那几个胭脂瓷罐:“这里面是胭脂花和蓝红花做的胭脂,除了花瓣和蚕丝没有加其他杂务。”

皇后果然有了兴趣,她笑:“说起来这些商人们送进宫的东西虽然各种各样,可都是从市面上买的。不像这胭脂和花露都是亲手制造来得更有心意。”

诸妃嫔们四处看过去:这话不错。慈眉善目的观音图、名贵的丝绸绣品、两米高的珊瑚、硕大的白玉雕件。这些固然珍贵,可都是拿银子从市面上买来的。

倒不如花满蹊亲手制造的胭脂花露来得更用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