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2 / 2)

加入书签

给自己家亲戚朋友的好办,只叫长寿运上马车用油纸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便能送出去。

麻烦的是施粥。

如今汴京城里的富人们还没有搭施粥棚子呢,就是官府都没有任何动作,这时候萧家搭出施粥棚子那是打官家的脸呢!

是以莺莺要施粥也只能耐着性子再等等。

过了两天终于有了消息,官府搭出了第一个粥棚子。

莺莺便赶紧叫长寿先往慈幼局送了两袋子去,再准备施粥。

就在这两天汴京城里的粮食价格逐渐上涨,唐红叶也受到了街坊和她家人的挖苦嘲笑,这天她又被嘲笑后越想心里越恼火:“我去萧家问问。”

莺莺正在吃饭。

乌婶是个会统筹安排的厨娘,如今外面青菜难买,她端上桌的菜便是藕片、菱角这样的菜。

今天餐桌上便是一个桂花糯米藕、一个干豆角焖红烧肉、一个香菇干炖腊鸭。

香菇吸收了腊鸭肥厚的油脂,入口丰腴可口。而鸭块又因着炖煮失了油脂,不至于太油腻,正好肉香满口。

莺莺吃得津津有味,就听绿儿通禀:“娘子,有位街坊叫唐氏的要见你。”

绿儿和奶娘这些莺莺的仆从有时会在萧照不在时候称呼她为“娘子”,莺莺喜欢这份家常的和睦便也不纠正她们。

她擦擦嘴:“唐氏?不认识这么一个人啊。”

乌婶便道:“这是前面街巷里古家的小儿媳妇,叫做唐红叶,她与娘子前后脚嫁进这片街巷,是以平日里不大见面。”

古家?

“是做绸缎生意开着几个绸缎坊的古家?”莺莺回过神来,古家她知道,她还给古家送过节礼呢,当即起身去外面见客。

唐红叶无所事事站在待客的花厅,四下打量周围陈设:上好的紫檀木桌椅、博古架上墨玉雕刻的雄鹰、石榴寿桃图案的梅瓶,无不透着殷实,就连供客人坐的椅垫都是细密的余杭绸绣着百福图,上面针脚细密绣工精湛,一看就是花了大价钱的。

这时候奶娘过来奉茶,茶盏是雪白薄透的白瓷,里面漂浮着茶汤浓香馥郁,一品就是茶店里至少中等的茶叶。

真是看不出来啊!唐红叶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那个苏莺莺平日里穿戴并不算奢华,也就一个丫鬟在身边伺候,进出都笑着与街坊们打招呼,竟然不知道她家家底这么厚实!

唐红叶想若是自家有这样厚实的家底只怕自己早就在街巷里横着走路了!

这苏莺莺就是虚伪!爱装!装这么低调一定怕别人跟她借钱!

就在这时莺莺进了门,她笑道:“不知高邻来我家有何贵干?”

唐红叶抬起头来,就见苏莺莺穿着一身家常的月白色衫子,头发挽得松散,并无任何钗环,腰上系着一块粉蓝腰带,最难得的是腰带正中镶嵌着一块鹅卵石大小的蓝宝石。

这样一块蓝宝石寻常人家得了只怕要镶在钗环上簪在发间招摇过市,谁知她只是稀松平常镶在腰带上,浑不在意就家常起居用。

想到这里唐红叶心里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她半天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我问你,现在粮价暴涨,你那天买了那么多粮食,为何不拿出来分赠给街坊们?”

别说莺莺了,就连绿儿和奶娘几个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分发粮食?

现在外面粮食已经比平日里粮价涨了许多倍,民间都传出了“粮比金贵”的传言,就这样赠送给街坊?

莺莺失笑:“古家二奶奶似乎是中了暑,来啊,送客!”

绿儿毫不客气就劈手夺下她手里的茶杯,而后推着她就往走。

她们可是经历过无耻苏家洗礼的人,还能怕这么个小无赖?

唐红叶没提防就被绿儿和奶娘两个连推带搡送到了萧家大门口。

眼看萧家大门要关闭唐红叶急了,喊道:“萧家有粮食,为何不分发给街坊?”

下雨天人们本就闷在屋里气闷,此时听见有热闹便都打着雨伞跑出了门。

唐红叶见聚集的人多了越发得意:“萧家为富不仁!”

眼看她还要叫嚷莺莺便答:“我那粮食买的时候也花了钱的,为何要送给旁人?”

作者有话说:

汴京许多文物散落都与黄河改道洪涝离不了关系,所以想写写汴京的洪涝。

去年河南就下了大雨,当时我还代表《汴京美食录》读者给河南捐了钱。今年看到一处报道说河南今年小麦丰收与去年的大雨有关系,总算还有一则好消息,恭喜河南小麦丰收。

第99章

唐红叶不以为然:“你家不是有钱吗?拿来分几袋粮食也没什么, 何况你当初买粮食时候很便宜,也损失不了多少。”

街坊们这时候都听懂了两人在说什么,因着其中有这些天大家最关注的粮食,因此都安静听两人说个究竟。

莺莺还从未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她瞥了唐红叶一眼:“听说古家是做绸缎生意的, 开着几个绸缎坊, 何不将那些绸缎都赠送给街坊?”

“你发什么癫?!”唐红叶本能反对,“当然不能。”

“你也知道这是在发癫。”莺莺笑,“叫我家赠送粮食便是理直气壮,轮到自家便知这是胡言乱语。”

看来这人不是智力低下, 只是道德低下罢了。

“那能一样吗?”唐红叶趾高气扬,“我家是绸缎你家是粮食, 人没了绸缎死不了可人没了粮食会死,难道你要见死不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