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20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家都是投降满清的绿营,当年原本也就是明军,如今再反正过来,也没啥心理压力,再说张洵也说得不错,以眼下城内城外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明军入城在即,与其届时再投降当个俘虏,何妨献出城门做个功臣?

众军官纷纷单膝跪地称命,听从调遣。

张洵把那信使退了过来,让所有人掏出配刃,一人捅上一刀,以绝众人后路,可怜的信使,就这般眼睁睁被活活捅了十几个窟窿,失血而亡。

冒襄从后面拿出几匹红布,让人用刀割成布条

众军官召集士卒,将红色布条绑于右臂,而后抽刀割辫,正式反正。

此时夏完淳浩浩荡荡近千人也抵达城下,两边合力请开部分木石,由于害怕火药不够,张洵还将守城所用的火炮发射药,亦有近百斤抬了下来,埋设其中。

聚宝门外,在城外聚宝山下大报恩寺休整了一夜的焦琏、王兴两部已然于聚宝门外的长干桥前列阵以待,只等一声轰然。

“轰隆!”

数百斤火药轰隆作响,无数木石被炸散,飞射空中,残砖断木散落到整个街面,犹如地震般余音不绝。夏完淳和冒襄、张洵已经带人躲入周边房屋和城楼之内,眼见原本将城门内侧堵得严严实实的木石堆块炸开。

张洵连忙高呼

“快!快开城迎王师!”

被炸懵了的反正士卒和起事士民们也反应了过来,在军官和锦衣卫缇骑的带头下涌向城门。

南京城门厚实高大,开闭还是相当麻烦的,数百人齐心协力,拉动绞盘

与此同时,城内清军听到巨响,如何不知道这边出了大变故,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过来支援,还是四散跑路,毕竟今时不同与往日,从桂北一直到军山湖,再到太平府失陷,无数清军战败的消息传了一两年,如今明军都打到城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些绿营兵马也不是啥死硬分子,之前被多铎的八旗狠狠压着,又加上劫掠、搜刮的默许,为了那点饷银,才聚拢在清廷之下听用,如今眼看八旗军早就在江西全军覆没,连当年把江南杀到可止小儿夜啼的多铎都寄了,自己有什么必要跟洪承畴送死?

“随我入城!”

“光复南京!”

焦琏、王兴一声令下,无数明军将士嗷嗷叫地举起各种赤红色旗帜,往聚宝门方向涌来。

城门发出吱呀响声,轰隆一声砸在地面上,顿时洞开,焦琏先锋甲士即刻入城。

焦琏、王兴两部选锋合计四千多人,后面还有七八千步卒尚在城外接连往这边涌来,声势犹如波涛,从决堤的堰口汹涌而入。

夏完淳、冒襄等人自然是担负起带路的职责,而同时,城中陈子龙等人也不必再隐藏,纷纷出来,准备给入城明军带路,或是有些干脆准备去堵住府衙、皇城关键要道,免得洪承畴那厮临时跑路。

“官军入城啦!鞑子要跑啦!”

“官军入城啦!”

陈子龙组织的人手和锦衣卫探马司的人员同时在城内各处高喊,再加上聚宝门这边上万人的动静,明军入城的消息短时间内传遍南京城。

首先崩溃的就是清军,尤其是刚刚还在各处城门,和佯攻的庞刚、周嘉屏、冯信、陈泽诸部血战的三山门、清凉门等处清军,闻言顿时陷入恐慌。

三山门守将弃门而逃,余部大溃,明军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城楼,打开城门,清凉门守将见势不妙,直接投降,定淮门守将是洪承畴亲信,倒是死硬,但也被自己手下砍了头颅,献与城外的海军冯信部。

这回,入城的可就不止聚宝门这一处了,整个南京西面、南面的诸多城门全部易手,其他城门也陷入恐慌、溃散状态,越来越多的明军涌入城内。

“洪贼正在西安门内!诸位王师弟兄随我来!”

一名年轻士子带头疾呼,引着焦琏部入城先锋,直奔皇城方向而去。

西安门全称是西长安门,其内乃是原大明南京五军都督府所在办公地,也是洪承畴在南京的临时驻地,这名士子也许是对洪承畴恨之入骨,或是深明擒贼先擒王的道理,首先就带着人往那边去。

洪承畴当然不可能不留下人马保护自己安全,但在汹汹之势面前,恐怕毫无作用。

听着外面一片喊杀嘈杂之声,眼见城内数出火势渐起,洪承畴此时心中却是没什么波动,很显然,他已经玩完了。

而后其人却是心中一横,让十几个亲信带着火把,往皇城内的紫禁城中去。

他洪承畴就算死,也要带着你老朱家的基业一起完蛋!

第111章 贰臣末路(下)

自阅江楼到聚宝门,数十万人口的城市中,喊杀一片,喧嚷一片,火光一片。

兵败如山倒

成百上千的清军绿营士卒放下武器,缚手向明军投降,各式兵刃被抛弃在地,和散落的旗帜一起,被汹汹而来的明军队伍踏过。

冯信、庞刚、周嘉屏等部接连从各城门率部进入,城西、城南,基本上都望风而降,即使有负隅顽抗之辈,在兵锋之下,也难以掀起波澜。

王兴所部先直驱城中,占领应天府衙周围的核心地带,而焦琏部的任务,则是皇城。

镇守皇城的基本上都是洪承畴亲信,其中不少将佐是当年在辽东跟着降清的,抵抗尤其激烈。

洪承畴在诸多亲卫的护持下,退入皇城,并且派人封锁东西华门、端门、承天门。

南京的紫禁城就规模而言,其实并不比北京紫禁城小,但也许是使用时间更短的缘故,建筑没有北京故宫那样密集,略显松散一些,相比于北京紫禁城,宫阁殿宇略小,却是稍显精致一些。

宗庙和社稷坛位于午门和承天门之间,分列左右,这是周礼中规定的“左祖右社”,事实上,由于南京自永乐以后,一直只是作为陪都,天子很少南下进驻,故而在维护方面肯定有所不足,尤其是崇祯以后,财政拮据,北京的宫殿维护都大大减少,何况南京?

清军南下后,更是直接把皇城封锁起来,将其作为八旗驻防所在,设置将军及督抚衙门于南京皇城中,还把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南京紫禁城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南京故宫示意图

于是本可以与北京紫禁城交相辉映的“南京故宫”就此逐渐荒废,直到后来康熙年间,玄烨南巡的时候,还学人家杜牧,写了一篇《过金陵论》感叹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

当然,嘴上这么说,反手就下旨让人扒了南京宫殿的琉璃瓦、丹陛,拿去浙江修寺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