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6节(1 / 2)

加入书签

直到光烈十二年,才算基本恢复,在全国建立了两千五百多个官驿,蓄马近四万,保证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基本行政通讯。

所谓六百里加急,大概是一日六百里,换算到今天,大概是十二点五公里每小时,也就比单车强点有限。

不过也够挺快了,从陕西到南京大概两千到三千里的样子,不到五天就能传到。

等到朱由榔手里时,他正在出席大明医科大学的开学典礼

大明皇家医科大学,是从金陵大学医学院拆分而来,重新独立建学,设置在莫愁湖畔。

对于医科大学的筹建,朱由榔额外重视,拨款比金陵大学还大方,让祭酒顾炎武都羡慕了。

预计筹建五个学部,药学学部、外科学部、内科学部、护理学部、防疫学部。

其中,药学和内科倒是都比较容易,毕竟传统医学也都比较重视这两个板块,而在防疫方面,明末名医吴又可所着的《瘟疫论》,也打下了学术基础。

至于护理学,朱由榔从桂北时期,就开始重视了,在军队中专门设立了护理员,携带止血药和绷带,以及消毒所用的高度酒精。

在北伐以后,军队护理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师一级设立了野战医院,用于中转重伤员,安置轻伤员。

对于稳定士气,抢救轻重伤员都起到了不小作用。

唯有外科,这年头别说中医,就是所谓的西医,还处于“放血包治百病”的阶段。

在麻醉剂还没发明之前,外科手术简直就是赌人命,还赌不赢。

所以目前外科还主要处于科研阶段,以骨科、针灸、非致命的伤口缝合等等初级阶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代医学的诞生,本就是建立在无数森森白骨的“白色巨塔”之上,尤其是成熟的外科手术,堪称现代生物学、解剖学、化学、工学等数十学科,融合后的高新技术王冠。

哪怕朱由榔拔苗助长,恐怕一两百年内也见不到。

现在他能做的,只有鼓励外科学的先驱们,先从解剖人体开始,熟悉各种器官的构造,和人体机能运转形式。

中国古代的医学先驱,也有尝试过人体解剖,《黄帝内经 灵枢·经水篇》中,就有关于尸体解剖的先例。但遗憾的是,在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反对死后解剖。

南朝时,一个叫唐赐的人临死前吐了20多条虫子(可能是某种寄生虫病),他的妻和子按照他临死前的嘱咐,解剖了他的尸体,结果统治者以不孝不道的罪名,将母子斩首于街头。

而不得不说,当皇帝就是好,东南亚那些个战俘,罪大恶极的砍几个,送去解剖,谁也不会在这种细枝末节上,跟天子找麻烦。

-------------------------------------

“张煌言的意思,可以直接从安北都督那边调动兵马,加上陕甘之军,先往土鲁番过去,他担心叶尔羌支撑不了多久。”

幕府山别苑,位于山腰上,被殿前兵卫司殿前侍卫包围其中的,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天子日常处理政务的天枢阁。

首相陈子壮最先接到奏章,向朱由榔解释道

朱由榔对张煌言的战略打算还是有所了解的

“够吗?安北都督府那边,好像也就一两万骑吧?陕甘更少,真的够对付准噶尔吗?”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既然是军事问题,自然就是由军方代言人解答了。

李定国接口道

“突入土鲁番,救援叶尔羌应该是够了,只是想打进准噶尔,恐怕是不够的。”

“那枢密院的计划呢?”

朱由榔接着问

枢密院对于准噶尔的战略,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完成策划了。

李定国解释道

“计划是将光复后军新编的步兵师,抽三个向北,运抵甘肃,后勤辎重自四川、两河转运。”

新编步兵师,既是光烈十一年后,按照新军制一师两协四标,编制的新军。

目前整个御前军只有六个新编师,分别在中军和后军。

全部装配新式套筒刺刀燧发步枪,每师约一万二千人

枢密院有完整的军事计划,只需要交给张煌言执行即可。

当然,最终战场一线的决策权还是在张煌言手中,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为此,朱由榔也必须给与对方相当的权威屏障

“授张煌言总督西北军政务,加正三品通议大夫衔,总理西北平虏事宜。”

“迁山西布政使于成龙,为甘、陕、晋随军辎重转运使,负责督理后方补给供应。”

“迁御前中军总兵王愬,为征西北兵马指挥使,为西北总督衙门辖”

“擢甘肃经略使司都承旨岳镇邦为兵马副使,亦为总督衙门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王愬成为这一次西北战事的副将,倒是出乎了许多人意料,不过仔细一想,大家也都反应过来。

除了外戚以外,王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军中一个全新的,也是占比极大的阶层的代表人物——少壮派学院系军官。

随着李过等一批老将,即将离开一线指挥岗位,所有人都明白,过去战争年代,国内形成的军事贵族派系,将会逐渐被削弱。

而新生代的青年将领,将在未来的大明对外扩张战争中,走向前台。

西北战略中,最重要的兵种还是骑兵,最关键的资源,自然是马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