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节(2 / 2)

加入书签

一刻钟后,石榴看着面前的景象,惊得合不拢嘴。

炉子上放着一个圆形的铜盘。唯二的两条鲫鱼都划了两刀,肚子里塞上葱姜蒜,表面涂上油和调料,首尾相接放在边沿。一朵一朵小小的蘑菇取下柄,空心朝上整整齐齐地在铜盘边沿摆了小半圈。五花肉切成薄薄的片儿,占据了铜盘中间大部分的位置,在热度下它们卷曲着,油花四溅。

切好的洋葱圈放在烧热的铜盘上,中心刷上少量油。陈苗苗右手将蛋在铜盘边一磕,手指一用力,单手就将一个蛋完整放入洋葱圈中。嗞哇一声,蛋白瞬间填满了圆圆的洋葱圈,正中的蛋黄仿佛小太阳一样,金灿灿的。

陈苗苗干净利落地煎好了两个蛋,一个放在石榴面前:“尝尝吧。”

石榴心下一暖,等着陈苗苗动了筷子,她这才拿起筷子。

蛋白边缘焦脆,蛋黄蓬松鲜嫩,简直绝配。五花肉鲜香滑嫩,油脂四溢。至于那两条鱼,她从来没吃过那么入味的鱼。她将鱼骨头吸了又吸,最后不禁感叹:“好香啊!”

几乎同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同时响起:“好香啊!”

主仆同时转头,对上了花丛中一双水灵灵充满渴望的大眼睛。

作者有话说:

老透明球终于开文了,上本背景比较沉重,这本是温馨治愈轻松美食文,希望大家能够看得开心。

第2章 蜂蜜馒头片

如今已是大华建朝一百二十三年。陈家先祖当年随太/祖征战,建朝后封了平远侯。如今这爵位早在陈苗苗爷爷那袭完了,这宅子却留了下来。因为不敢逾制锁了一些地,但占地仍大。当初先祖将挖湖的泥石垒成山,依山建了一处书房,前面翠竹掩映,后面坡地菊花桂树相映成趣,倒少有人来。故而陈苗苗她们陡然瞧见花丛中的小姑娘,还惊了一跳。

阳光洒在菊花上,金灿灿的十分耀眼,却也压不住花丛中那四五岁的小姑娘衣衫上流转的淡淡金光。

陈苗苗搜寻了记忆,不认识这个姑娘,看向石榴。石榴也摇摇头。陈苗苗眸色微沉:看这穿着打扮,该是今日某家赴宴的小客人,身份地位都在陈家之上。

这样人家的孩子,她不能让丫鬟送回,不然小孩子说起来,人家怕是觉得她摆谱。但是今日这情形,陈苗苗恨不得离宴席十万八千里,怎么还敢主动送上门呢?思来想去,她决定先稳住这孩子。自己好歹是主人家,小客人万一乱跑磕碰了,更说不清了。

思及此,陈苗苗笑道:“小姑娘,你说是什么香啊?”

小姑娘高兴地蹦到前面:“是鱼的香味。姐姐,你们是在吃鱼吗?我也最喜欢吃鱼了,我能和你们一起吃吗?”

对了,可以让石榴假借拿菜然后去寻人,将这小姑娘身边的人领过来。陈苗苗牵着小姑娘过去瞧:“方才的鱼我们已经吃完了,我让石榴再去厨房拿鱼,我们先吃点儿别的好吗?”

小姑娘点头,看着陈苗苗倒了一盆清水,自己挽起袖子,自去洗手了。

陈苗苗借机吩咐石榴,又解下自己荷包,留下一枚金锞子,其余都给了石榴:“切记,勿起冲突。若是寻不到,也早些回来,免得怠慢了客人。”最不济,也能等会儿戏散了悄悄将这小姑娘送回去。

石榴依言去了,一路到了内厨房,这里今日专管女眷饭菜。一个婆子正来回踱步道:“螃蟹可上了?每桌十个,要是少了一个,我拿你们是问!”

立刻有人应下去装螃蟹。那人转过头来还想说什么,顶头看见石榴,眉一皱再一舒展:“这不是石榴姑娘吗?今儿个是什么风,怎么登门两回了?”

石榴挤出一个微笑:“卫嫂子,我想来再取两条鱼。”

卫婆子是厨房副管事,正要说话,手中被石榴塞了一个冰凉的东西。她低头瞧见银光一闪,笑也真诚了许多,掀开旁边的蒸笼:“姑娘,今儿个就只备下了这些鱼,都是依着桌数来的,全在这里了。方才那两条鲫鱼都是添头,都给你了,着实是没有了。”

石榴又加了一颗银锞子,卫婆子仍是摇头。石榴只得拣了些别的提走了。卫婆子一看那鱼:“鱼好了,上鱼!”

石榴刚走,正管事赵婆子走了进来,上菜的小丫鬟正走出门,顶头撞了上去。哗啦一声脆响,食盒撒了一地。被洒了一身的赵婆子抡起一耳光就扇了过去:“作死的小蹄子,误了上菜的时辰,你担得起吗?还不快收拾了,鱼先别上,另拣一条蒸上。”

厨娘为难地上前:“赵嫂子,没鱼了。”

赵婆子眉一皱,拨开给她收拾衣裳的徒弟,到水缸前一看,转头怒视着卫婆子:“卫婆子,今日的鱼虾是你负责采买的,我可是告诉过你要多采几条,如今这是怎么回事?给你两刻钟,弄不来鱼,你就自己到大太太面前解释去。其他菜先赶紧着上。”说罢,她皱着眉往旁边的抱厦去了。

卫婆子走了出来,啐了一口唾沫,招了一个徒弟来,将银锞子交给她,吩咐了半天。看到那徒弟走了,她自己嘴角一勾,略一思索,往东北边去了。

片刻侯,陈府后门外。因着各家车多,行得缓慢。

一辆低调的马车正路过后门。车窗帘子打起了一个角。只见门里一个中年妇人举着一个银锞子:“还不快让开,若是耽误了买鱼,到时候姑娘们怪罪下来,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靠车窗坐着的人皱了下眉,放下了帘子:“这是哪家,姑娘都这么飞扬跋扈,真是世风日下。”

马车正好驶过门口。透过帘子,后门牌匾上的陈府映入眼帘。过了门后,马车跑得快了起来。隐隐的,丝竹之声飘扬过来:“昔日大战昆仑首,朝王回来笏满床。”

满床笏?车内正坐的人打开一份密折:“姑娘清誉,切勿随意挂在嘴上。”帘外的阳光从缝隙撒入,映亮了折子上的陈家两字。

与此同时,陈苗苗忽觉鼻尖痒痒。她忙起身走开两步,用手帕掩鼻打了个小喷嚏,这才回头笑着道:“可好吃?”

小姑娘夹起烤好的馒头片蘸了些蜂蜜,咔擦咬了一口,眼睛都眯了起来:“姐姐,这个太好吃了。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

陈苗苗笑着摸了摸她的头。一大一小将剩下的东西都消灭干净了,眼巴巴地等着石榴回来。

石榴一回来就对上两人期盼的目光,顿感压力。她轻轻摇了摇头:“姑娘,厨房实在是没鱼了。”

拿炉子的婆子正好送炭来,闻言忽然道:“这东北边有个留江闸,正是府内引入临江的第一道闸。春日里那里放了些鱼苗,就备着不时之需呢!”

小姑娘听了眼睛一亮,连忙看向了陈苗苗。陈苗苗略一思索,想到花园在西南边,方向不同,应当不会有人去那头处,点头应下了。

一路花团锦簇,陈苗苗打算明后天好好欣赏下。到了河边,婆子招呼道:“柳嫂子,哟,这不是厨房的卫嫂子吗,怎么到这里来了?”

正在说话的两个婆子同时转过头来,一个是守闸的柳婆子,另一个正是卫婆子。卫婆子脸上一红,正要说话,瞧见石榴,脸色胀得通红,忙将手里的银锞子收回来,低声好言好语求着柳嫂子。

陈苗苗一瞧那场景,再一看石榴脸上的神色,就知道其中有事。不过她没有探究的心思,让石榴给了柳婆子一个银锞子,说明想要两尾鲫鱼。见此情状,卫婆子忍痛将自己头上的银簪子取下塞过去。柳嫂子眉开眼笑地开了闸,准备撒网。

嘎吱一声,闸门缓缓抬起。闸门后的斜对岸的两人惊慌地回过头,瞧见陈苗苗的那一瞬,两人脸色惨白。那女子脚下一滑,直冲水面扑去!

伴随着一声“表妹”,扑通两声落水,陈苗苗心里一叹:今天是彻底没鱼了啊。

作者有话说:

昔日大战昆仑首,朝王回来笏满床。——出自满床笏唱词,这出戏形容家族富贵昌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