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节(2 / 2)

加入书签

菜肉也差不多卖完了。陈苗苗他们推着车往回走的时候,还有人追上来问晚上还有不。陈苗苗思索了一下:“天色黑得快,不好摆摊。若是有需要,可以来店里买。”

申末,就有人上门了。陈苗苗和林婶一人看一口锅,倒是卖得比晌午更多些,酉正刚过,东西就卖完了。后头的人有些失望,一个劲儿地叮嘱明日一定要多备些菜。

还有人问卖不卖早饭。但冬天,陈苗苗的最爱永远是温暖的被窝,于是微笑谢绝了这一提议,表明明日晌午才出摊。送走最后一名客人后,她揉着胳膊坐下,吃了林婶蒸的包子。果然林婶的白案还需要锻炼啊。她将收拾的工作交给了林婶和那位粗使婆子,抱着钱匣子进去算账了。

虽然一文两文的看着少,但是打开后,居然差不多快装满了。除开成本,陈苗苗粗粗算了一遍,有大概三四百钱的毛利润。而米酒的利润,竟有差不多五百文。果然,从古至今,酒都是赚钱利器啊。

总的来说,今日算是开了个漂亮的头。陈苗苗觉得自己又有劲儿了,盘点了下明日早晨要买的菜,转头一看,一旁等着的石榴已经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虽然点着炭盆,但大冬天的这样睡着会着凉的。陈苗苗上前去轻轻叫醒了石榴,看着她迷迷糊糊的还要张罗着给自己倒水的模样,陈苗苗哑然失笑:这几日,恐怕是颠覆了石榴这十多年的生活。

即使是临水交通较便利的偏南的城市,在冬天也是没有什么菜蔬的,多的就是萝卜白菜,吃两三回还好,若是天天都是这些,客人们也会厌烦的。陈苗苗这会儿可没有精力和钱财去搞大棚,只得将脑筋动到了别的上面。

第一个就是肉。今天是猪肉,明日就是鱼肉。用刀一层一层地将鱼肉刮成泥,加以姜蒜水和黄酒去腥,再撒上胡椒,不加其他的菜蔬,做成的纯鱼饼,竟比猪肉饼更受欢迎。

鸡肉也可以同样剁成鸡茸,还有时不时能得的虾肉。为了更多的花样,几种肉或单独做,或拼着做,蔬菜也有各种各样的拼法,加上冬日特有的肉类——香肠和腊肉。不仅如此,陈苗苗还想到了汉堡的最佳伴侣,培根和午餐肉。

培根推出来的时候,众人就已经很惊讶了。午餐肉推出后,那可是受到了众人的一致欢迎。当午餐肉第一天以飞快的速度卖空的时候,陈苗苗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暗暗决定明日要多备些。当接连三日每日翻倍地备下都一抢而空时,大家纷纷要求每日都要午餐肉,晚餐也要有,陈苗苗终于回过了味儿来:午餐肉火了。

这也是她没想到的,因为午餐肉本身的做法很简单。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剁成肉糜,加鸡蛋、面粉和红薯淀粉用水调匀,用糖、盐、黄酒、酱油、胡椒和五香粉等调料调匀后,加上一点儿红曲粉调色,然后放进模具里压紧,用洗净荷叶或者大树叶裹上,上锅蒸大概三刻钟即可。为了发挥它最佳的美味,陈苗苗还将切好片的午餐肉煎成两面金黄。

这样的香味,就连吃过见过大千世界的现代人们都会时不时思(zui)念(馋),更别提物资和做法都比较单一的古代。当众多人纷纷踏足陈苗苗的店铺问有没有午餐肉外带时,陈苗苗意识到:如今已是腊月,马上要过年了,大家要走年礼了,她正好可以推出午餐肉的年货啊!

店铺后院里面搭了好几个简易灶,加上店铺本身有的厨房,以及宅子里的厨房,一大早就蒸气腾腾,直到快三更才歇。空气中满满都是肉的香味,引得小孩子们都常常跑到这边来玩,嘴角都挂着馋哭的泪水。

据说,一位做活的工匠家的秀才儿子偶然尝到,十分惊艳,瞧见午餐肉纹理像是汉白玉,但色泽鲜红,故而取名为玉丹肉。这名字打败了原名午餐肉,传扬开来,更为这肉添上了一层文化色彩。价格和香肠腊肉差不多,但又好吃又新奇,谁家不想走礼的时候撑撑面子?故而每天不管做多少,都能一举清空,饶是如此,订单还排得长长的,拿货至少是三天后了。

陈苗苗喜滋滋地数着银子:果然从古至今,没人能逃得过午餐肉的魅力啊!

作者有话说:

午餐肉。。。我好久没吃了。

第16章 年夜饭

因为午餐肉,哦不,玉丹肉的风靡,让陈苗苗小赚了一笔,到了正月二十八,做活的人也放假了之后,陈苗苗带领大家将最后的订单做完后,就准备开开心心躺平过年了。

春联福字必须有,瓜子花生也不能少,菜蔬肉蛋也多多备下。陈苗苗一边盘算着一边期待着自己的春节小长假,外头就传来了林婶的声音:“姑娘。”

这会儿都二更多了,怎么林婶还没睡?陈苗苗放下手中的笔,叫了林婶进来:“林婶,什么事?”

“这是当家的今日采买的钱,还剩下这些,这是账本。”林婶将一个木匣子和一个账本放下。

陈苗苗笑道:“明日再拿也不迟,何必劳烦林婶晚上还去前面跑一趟。”毕竟二进是姑娘住的地方,林伯只跟出门,从不进二门,有事都让林婶来传话。

林婶笑着道:“我来除了这个,倒是当家的还有一件事回禀姑娘。姑娘可要在年前去拜访一趟谢府?”

谢府?陈苗苗眨了眨眼,忽然从尘封的记忆中翻出了自己来时打的旗号——她义父母接她过来住两天。而谢家的当家人,正是她的义父母。一来这里两个月,她沉迷改善生活和赚钱,竟将这事忘在了脑后!

既是已经迟了,那礼就不能太简慢了。今日已晚,明日肯定来不及,后日又是除夕。陈苗苗很快下定决心:“劳烦林婶让林伯打听一下,春节期间,谢家哪日不出门吃酒。”

林婶应下离开。陈苗苗翻起了之前父母的存货单子,越看越是纠结:谢家可不比陈家,完全是百年书香门第,她的父母怎么能够结识他们,简直是一个迷啊。这样的人家,她那些家底够看吗?

次日起来后,陈苗苗就开始翻起了家伙什儿。本想着送些孤本首饰,结果一看物件上的签子,绝大部分的孤本都是这位义父送的。而陈母的首饰,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出嫁时用的物件,款式什么的都适合小姑娘,往后的竟扒拉不出几样像样的。这可怎么办?

盘点完了家里的东西,下午陈苗苗就出门了,还带上了两张银票。首饰铺子里的东西看得起的都贵。至于古玩什么的,更是漫天要价。陈苗苗转了一圈,最后只能忿忿地提回了一大包吃的。

三十一大早,陈苗苗仍旧小赖了个床,不为别的,晚上要守岁嘛,她先养精蓄锐比较重要。在看着他们贴春联的时候,陈苗苗双手拢在手筒里,忽然脑袋一激灵:对啊,义父母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她一个小辈,送礼送有些诚意的实用东西不就好了?前几日买鸭子特意留的鸭毛这会儿正好烘干,她还在愁做些什么,做个这种保暖的手筒不正好?

想通这一点,陈苗苗就完全将这件事放下了。初二再开始做吧,横竖谢家要初五才有空呢。至于义父的礼物,她也有了想法。

放下了心头的大事,陈苗苗开开心心地钻进了厨房:“春节到了,怎么能不炸些东西来吃呢?”

说到炸物,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酥肉。将五花肉切成长条,加盐、黄酒和花椒粒调味去腥,用鸡蛋清调和的淀粉来抓匀,稍微腌制一会儿。大约油七八成热了后了下肉,炸至八成熟,稍凉后用高温油复炸,二遍炸酥。这样炸出来的酥肉,色泽金黄十分诱人,蘸上一点儿椒盐辣椒粉,酥脆麻辣,绝对是春节必备第一零食。

除了酥肉之外,这里的习俗是要炸一条头尾翘起的鲤鱼,用来祭祖。既来之,陈苗苗也难免入乡祭祖。

一条祭祖,另一条就炸了做成糖醋脆皮鱼,正好中午吃。这种做法有点儿类似松鼠鱼,但是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从鱼肉里面去打花刀,而是在外面的鱼身两侧从鱼尾往鱼头的方向打几刀,用盐和料酒腌制一刻钟,然后抹上水淀粉,再将两面拍好干淀粉,提起鱼尾,放进大约七八成热油的锅里炸。等到炸定型后,再松手让整条鱼滑进油锅里。也是像酥肉一样,炸到八成熟后稍凉,再热油炸第二遍,炸至酥脆后控油装盘。

另外起一个小锅,放油后放入调好的糖醋汁、盐、姜末、蒜末,再用湿淀粉略勾芡,在鱼身上撒些红辣椒丝和葱丝,将烧热的汁淋在鱼身上,齐活!

其他的炸物下午再说,先把晌午饭吃了是正事。陈苗苗夹起一筷子鱼,兴奋地吃了一大口饭:自己的手艺,真棒!

吃过午饭后,陈苗苗将剩下的东西一并炸了。什么炸肉丸子、炸萝卜丝丸子、炸小鱼、炸豆腐等等,还有陈苗苗心心念念的炸平菇。平菇裹上用面粉和淀粉调和的糊糊,炸过之后,外面酥脆里面柔韧,有一种肉的口感。石榴在一旁品尝着,这么多东西里面,唯有酥肉和炸平菇获得了她的交口称赞。

酉初的时候,借着最后一点儿天光,陈苗苗先在院子里燃香祭了祖。望着天边的微光,陈苗苗内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来到了这里,但在没找到回去的办法之前,她会好好地努力过好每一天。即使再也不能回去,她也绝不会忘记,自己从何处而来。

祭完祖后,陈苗苗又重新钻进了厨房。兜里有了新进项,她心落了一半,决定好好犒劳犒劳大家。

八宝鸡,清蒸鱼,东坡肘子,羊肉汤,这是四样大菜。炸物攒成的炸什锦盘子,香肠腊肉做成的腊味拼盘,还有卤了一下午的猪蹄耳朵尾巴这些卤物拼盘,以及风干的板鸭,这是四碟凉菜。再有清炒土豆丝,素炒白萝卜丝,以及鼎鼎大名的乾隆白菜,还有立下汗马功劳的青椒煎五花肉,攒出了十二道菜,凑了个月月红。还备下了新打的酒,过年怎么能没有酒呢?

在这段时日的潜移默化中,林伯他们也习惯了和陈苗苗一桌吃饭了。今日他们就在正房摆上了大圆桌,团团坐了一桌。

陈苗苗坐在主位,先端了一杯酒:“诸位,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一杯下肚之后,陈苗苗拿起筷子,大手一挥:“开动!”

作者有话说:

陈苗苗左手拿着鸡右手拿着鸭:年夜饭在真好吃,真想天天过年。

在外的某人独自举杯遥望夜空:算了,举杯邀明......月都没有,敬自己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