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满级绿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 第119节(1 / 2)

加入书签

二房表完了态度,轮到大房了,蒋白屏首先发表自己意见,“我不同意,我坚决不同意东远分出去单过。”

说完略带挑衅的望着顾娇娇。她怎么可能同意,怎么可能同意这小蹄子带着她心心念念多时的财产搬离秦家。

只要两口子继续留在秦家,那笔钱她就有弄回来的可能。

她怎么可能同意他们从她眼皮子底下离开。

第140章

顾娇娇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大boss都要最后登场,如此才显得格外有颜面。

在秦家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或默认他们两口子可以脱离秦家单独过日子之时,最大的障碍来了。

不过这倒在她的预料之中。---蒋白屏惦记她娘的东西惦记了那么久,甚至冒着家族名声毁于一旦的风险,都要做下换亲那般让人不齿之事。

所图的不就是李若兰生前的那份嫁妆,以及靠着那份嫁妆积攒下的偌大家财。

纸包不住火,秦家如今已经因所作所为名声大大受损,虽然远远不到村里人纷纷对其退避三舍,扔菜叶的地步,但也不会跟以前一样,走到哪里乡亲们都众星拱月般将他们围在中间。

秦家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赔了夫人,却一无所获?蒋白屏怎么可能甘心。

她站出来反对顾娇娇一点儿不意外。

望着此时正面无表情注视着他们的女人,顾娇娇挑衅一笑。

有本事放马过来。

自蒋白屏发表完意见后,客厅里其它人也都面面相觑。

半天无人说话,坐在长桌最上方的秦老根环顾了众人一眼,目光最后才落到大儿媳身上。只见他不动声色的喝了口茶,一边用茶盖拂去茶叶沫子,一边平静的问道,“老大媳妇,你为何不同意。”

不知是不是错觉,顾娇娇竟隐隐约约觉得的他的语气里掩藏着几分不悦。

难不成他竟盼着名义上的三儿,早早脱离秦家?

可为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目前正在走下坡路的秦家若有她男人在,日子会好过许多。

秦老根为何却迫不及待想将她男人撵出去?她不认为跟所谓的出身,名誉有关。

不说事情早已过去二十多年---秦老根的媳妇不守妇道趁丈夫外出做工跟人通奸生下她男人这个“孽种”。

村里人翻来覆去咀嚼了多少遍,真不是稀罕事了。

若秦老根觉得她男人是秦家的“污点”,最好的处理时机是二十多年前。

再说最近东远和村里乡亲们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不少,如今大部分乡亲们远远见到她男人就热情打招呼。

他父不详之事更是很少再被提起,即便有那不长眼的说三道四,也很快被跟他们两口子要好的怼了回去。

这些人不少是看在顾娇娇的面子上,看在她死去的母亲李若兰的面子上,但跟她男人会做人也分不开。

试问谁能拒绝一个待人赤城,办事沉稳,性格豁达,能力卓越的人做朋友呢。

顾娇娇当初让男人给村里人分猪肉,一方面是利用了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思,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更重要的是利用此契机将男人和乡亲们之间那道名为偏见和隔阂的铜墙铁壁敲开一道口子。

让彼此有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机会。村里人虽然嚼了那么多年的舌根子,但真没有诸如要把她男人撵出去啊,祸害他的想法。

甚至该分给他的田,宅基地,一分不差。

她男人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无非困于这些年的流言蜚语,看似冷漠孤僻了些。

结果有目共睹。

顾家村的乡亲们没有让她失望,男人更没有。--如今秦东远早已融入了顾家村这片他从小长大的土地。

所以秦老根想撵他们出秦家,不可能是因为男人的出身。再说别看秦家人因家中有这样一个存在似乎引以为耻。

但秦家肯将给家族名声带来负累的孩子抚养长大,又给他们赢得了多少赞誉。

顾娇娇虽然一时想不通老头子想将她男人赶出去的原因,但却看明白了蒋白屏和老头子在此事上看来并没有达成共识。

蒋白屏明显想越过老头子,把他们夫妻俩留下来,继续在秦家当牛做马,甚至将来伺机抢走她的东西。

她准备如何出手?顾娇娇真是拭目以待呢。

一般来说,人啊,要达成某项目的,或者觊觎别人手中的东西,常规的手段无非两种,威逼和利诱。

接下来是不是轮到她这上辈子的婆婆,这辈子的大嫂表演的时刻了?

秦老头说完话后,只见蒋白屏慢慢站起来,面带惆怅的望着长桌对面的秦东远,默默叹了口气道,“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间你都二十多了,娶了媳妇成了家。我还记得当年你刚来时的样子,瘦瘦小小的。你娘......”

她略微停顿了下,才接着道,“你身体太弱了,我老是担心你养不活。你和秦轩相差没一个月,那时我每天奶完了他,再奶你。这些年名义上你是我的小叔子,但在我心里,你跟阿轩没两样,都是我一手养大的孩子。”

这是在打亲情牌?倒不是不可以。

只是这女人又一次让她刮目相看,脸皮竟然比城墙还厚。你说啥不好,说拿她男人当自己孩子看。

谁家父母不让儿子上桌,谁家父母不给儿子留饭?谁家儿子十二岁就去砖厂搬砖。

顾娇娇面对蒋白屏的厚颜无耻气得简直要笑出来,桌下男人悄悄握住了她的手,对她摇摇头。

蒋白屏说完,也不看对面两口子的神色,继续自顾自的说道,“我知道这些年家里在有些事情上对不起你,那还不是因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