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2 / 2)

加入书签

可慢慢他发现,商君之道不适合现在的秦国了。

他知道黔首怨声载道,知道民间疾苦,可他需要维持国家的稳定,所黔首们不能有余力,有余财。商君之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宏伟的成果,如果没有神迹透露后世之事,他不会去质疑法家,更不会去质疑自己的措施。

这个汉朝,真是幸运啊。

——

刘邦听到天音夸赞自己的汉朝,也正色起来。

他四十多的时候见到秦始皇的游巡队伍,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做梦都想享受一把。然后自己竟然真的成了皇帝,可成了皇帝才知道秦始皇也不容易,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

虽然自己偶尔庆幸自己得到了怎么大的国家,还笑话过秦始皇要是知道是一个平民布衣夺了他的天下会怎么想,但更多的时候他也佩服秦始皇,也渴望成为他那样强大的君王。

【秦朝的问题太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继承制度。】

【从秦襄公开始到胡亥结束,一共32代君王,其中著名的秦献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包括嬴政等君主都曾经流落民间或者在他国为质,秦国外出为质子的公子在回国争夺继位权的时候甚至占据优势。秦国也没有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秦文公、秦哀公都是传位孙子;秦宣公有子而不立,传位于弟。】

【嬴政与扶苏政见不合,将扶苏贬到上郡当监军,就显示除了矛盾的一点:既是对扶苏的失望,也是对扶苏寄予厚望。上郡是抵挡北方匈奴的大本营,蒙恬又与扶苏交好,手握三十万大军,还是帝国最强大的军队。如果嬴政没有让扶苏继位的心思,怎么可能然他去上郡,直接去巴蜀流放之地岂不是更好。一向强硬决然的嬴政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除了当时的现实问题外,还有秦国祖传遗留问题。】

“嫡长子继承制?”嬴政在竹简上刻下这六个字,思索道:“神迹倒是会概括。”嫡长子为继是周朝的继承法则,秦国与西戎为邻,受戎狄的影响更大,不仅民风彪悍,就连君主也是随心所欲。时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时而能者居之。

冯去疾不解,“嫡长子无能,又该如何?”万一小宗明显比嫡长子优越,难道也要按照这样的继承法则?

“丞相不知,多变则生乱!”淳于越大喜过望,天音果然是支持周礼,认同儒家的,“即便是嫡长子无能,那就是嫡长子,爵位必须按照这样的继承制度,有了明确无误的制度,众人皆按照这番制度行事,新旧君王之间方能平安过度,国家将安稳周全。这也要教导其余小宗安守本分,不准有非分之想,尽心竭力辅佐大宗。”

“仆射果然听风就是雨!”李斯下意识反驳淳于越,“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一个制度,更应该用律法规定下来,而不是教导公子们安守本分。若是周礼教导有用,哪里有四百年战乱而周天子无力制止?”就算公子扶苏已经是太子了,他也要据理力争,法家才是最适合大秦的!

淳于越压不住火气,“李斯,你所行之礼难道不是周礼!何必将周礼贬低得一文不名!”

“放肆!”嬴政见着两人又吵了起来,这是关系大秦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机,这两人只顾着学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