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被夫人打断腿后我重生了 第48节(1 / 2)

加入书签

许白钻研医道,废寝忘食,可他不是个疯子,他从来没用人体做过实验。

他怎么能?怎么敢!

临出门的时候,叶善在张氏跟前停了停,语调有些冷:“最近就不要摔摔打打了,我不希望做无用功。”

张氏抱着锄头狠不能缩进地缝,“知道了。”原来她知道,她一直什么都知道。

“娘!”叶善忽而轻快的叫了她一声,“咱们一家终于团圆了呢,我好开心啊,你开心吗?”

张氏:“开心,开心。”

叶善嘟着嘴,可爱灵动道:“那你要照顾好爹哦,许大夫可能学艺不精,要是爹疼死了,我的家就不完整了呢。”

**

当年秋末,淮州、徐阳、江安等地忽然降下一场大雪,此后雪一直没停过。至冬至,雪深数尺,大雪封路,北方各州郡冻死饿死无数。

次年春,太子正式入朝听政,老皇帝有隐退之心。

然而,倒春寒来势汹汹,期盼着熬过寒冬,播种来年希望的黎民百姓陷入绝望与恐慌中。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18:00更新,不见不散哦。

***感谢在2021-09-17 19:06:24~2021-09-18 11:11: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卡娃伊咔咔30瓶;我来催更啦!5瓶;倚阑看、骨冰语2瓶;喜欢吃辣条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灾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秀才壮着胆子,慢慢的吟了这首诗,形容枯槁的脸看向叶善。

叶善无动于衷。

春末夏初,老秀才突发奇想,带着学生们下山体验生活。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秀才毕生遗憾没有考取功名为国效力,他总巴望着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造福黎民百姓。

这些学生中,尤以勋哥儿最得他喜爱。

谢无苔叮嘱老秀才不要走远,派了人随行保护,也就没管了。

他现在整日忙的脚不沾地,继“白虎寨”、“六匹野狼”、“青龙寨”等几大山寨相继投靠后,断断续续又有许多大小匪窝,投奔清风山庄。

谢无苔也不是毫无原则,什么人都收。他对清风山庄的定义是“换人间正气”,又不是藏污纳垢之所,因此那些穷凶极恶之徒,是万万不会接收的。甚至还会下“击杀令”。

去年冬,因为食物原因,那些坚持不肯归顺的大山寨为了手底下的兄弟不至于饿死,不得不卖下老脸求上清风山庄。

清风山庄一夕之间迅速膨胀,谢无苔乘了粮食储备充足的东风,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由此,他心里更是钦佩大娘子的“深谋远虑”,佩服的五体投地。

青峰山土匪一统,不是小事。人员的调配,食物的供给,各方势力的打散重组。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思想教育。

谢无苔按照老秀才的推举,择优选择被改造的最良好的原黑虎寨土著山匪——如今一袭青衣,一身正气的山庄弟子,去各匪窝讲学。

中心思想无外乎三样,一,忠于庄主;二,相亲相爱,情同手足;三,勤劳能致富,吾辈当自强。

而各山寨的当家人直接召入清风山庄,早中晚上课,每日里晕晕乎乎,头昏脑胀。

第一日,恨不得去死。

第二日,唉声叹气。

到了第十日,忽然惊喜的发现,他们竟然能阅读简单的文字了。

有情绪激动的,撒了一把热泪,“俺老娘临死的时候都在叹气当年家里穷没钱给俺念书,不然俺也不至于上山为匪啊!”

*

却说老秀才领着自己的小弟子们下了山,与那些老中青不同,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小娃娃,清风山庄未来的希望。

娃娃们一袭招牌似的青衣青帽,刚一下山,就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这一年多来,山下百姓多受清风山庄照拂,尤其是青峰山终年为患的土匪被摆平后,简直是为百姓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山下的酒肆茶楼也有清风山庄的产业。商铺并不避讳,直接用“清风”二字。

老秀才不出来不知道,一出来才晓得近一二年谢无苔干了多大的事。山下集市走一遭,又去了云城县衙。官老爷刘宗孝私下里也没什么架子,脱了官服唯一的爱好就是养羊,同百姓说起饲养牲口的学问口若悬河。他是没什么本事的,好在手下人厉害,都是谢无苔给他挑的人,从师爷到衙役。

青峰山土匪共三四千人,有穷凶极恶的,也有被逼无奈的。得了机会改头换面从鬼做成人,无不欢欣雀跃,热泪盈眶。

百姓笑言,刘老爷审案先问三声“师爷,你怎么看?”

刘老爷是个好脾气,笑他嘲他,他也不急红脸,审案断案不急不躁,从不拿人钱财替人办事。一天到晚牵着他的宝贝小羊,笑眯眯说:“你难我难世道难,难啊难。”

这样的官老爷是让人讨厌不起来的,百姓们见到他,都爱和他贫几句。

老秀才对刘宗孝的为官之道不予置评,只让孩子们在衙门里待了一晚,继续往前走。

云州城自从顾世子大退梁军后,近三年来一直没有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自去年起那场大旱,云州这边灾情略好一些,百姓尚有前年的余粮能对付过去。入冬大雪封路,云州城防军守备忽然带兵帮忙清扫下山的路,庄主为了感激守备将领,免费给了大量的米面供官兵度过难关。

后来山中弟子下山,带头清扫城内路面积雪,百姓闻风而动,纷纷加入。

云州城百姓不知道清风山庄私下里囤了多少米面,但城内米价一直未曾上涨,甚至还往下调了三成。如有百姓家里真的揭不开锅,刘老爷官衙处也设了免费粥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