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2 / 2)
除了情报之外,我们还可以大胆推测,很有可能执失思力与太宗皇帝之间打了个配合,在群臣面前合演了一出双簧。
太宗以关押执失思力的行为向众人明确传达出他对待突厥此次南下的强硬态度,以此来稳住朝中慌乱的人心。
接着太宗皇帝令城内唐军集结的同时,他自己率领着房玄龄等人轻骑前往前线,反过来查探突厥的虚实。
而当突厥各部的酋长不顾颉利纷纷前来拜见时,太宗皇帝心中便更加确认执失思力的情报确实没错,突厥各部内存在着矛盾。
一个准确的情报便可以抵上三个师了,所以说大唐这边的军队数量虽然远远少于突厥,但太宗皇帝却摸透了突厥的底牌。
正因如此,太宗皇帝才得以大胆地和颉利开启谈判,六骑劝退突厥,这真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外交兼心理博弈。】
第131章
群臣想起此次的玄武门之变,朝中多少重臣、禁卫军、甚至已故的齐王、废太子等等身边都有李世民势力的渗透,如此一想,突厥那边同样有卧底、潜伏者,也就很好理解了。
秦王,哦不,未来的太宗皇帝真是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他收集情报、渗透敌军内部的能力。
【从执失善光的墓志铭上,我们得出了以上的几点,所以我们再返回来看,当时不明真相的萧瑀劝太宗皇帝不可轻敌时,太宗则回答他,吾已筹之,非卿所知也。
春秋时期,便有“非子所知”这种话,意思也是有隐瞒战线情报。
所以太宗皇帝的这话,便是他与执失思力的秘密会见。
颉利可汗的目的是为了求财,既然要和谈的话,太宗皇帝也只能默许这一要求,因此两人之间的密谈进行得非常顺利。
其实在长安城下,若真的打起来的话,太宗皇帝还是能赢的,只不过不太划算,时机太不对了,打起来整个北方要重新燃起烽火,这是李世民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渭水之盟”之所以记载得很少,一部分原因是在太宗皇帝的心中,即便他用金银财宝劝退了突厥,但这到底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所以太宗皇帝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谈起这场盟约的具体细节,就如同曾经的汉高祖刘邦一样,白登之围也是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细节。
另外的原因,就是当时密谈时,大唐这边的话也就太宗皇帝和一名护卫在便桥上。
1972年,昭陵陪葬墓安元寿墓志铭出土了,安元寿便是渭水之盟时,太宗皇帝身边的护卫,从他的墓志铭上也能得出这一点,太宗皇帝给了突厥足够的钱财,突厥才退兵的。】
李世民听着天幕所讲,即便渭水之盟还没有发生,他现在都感觉到耻辱……又何况是当时的他呢,所以他必然是三缄其口。
房玄龄见李世民此时心情沉郁,于是开口道:“殿下,如今天幕将突厥的行军路线透露出来,大唐……大有可为了……”
李世民闻言,转头对上房玄龄意味深长的眼神,他瞬间明了,也忍不住快意起来,好你个突厥,这一回定叫你有来无回。
【突厥心满意足,引兵而还。
一个月后,颉利可汗向唐朝献上了三千马匹,万口白羊,太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些东西,而是令颉利归还被劫掠到突厥的中原人口。
这一点要夸夸太宗皇帝,要人不要货,民本思想杠杠的。
大唐初期真的太缺人了,顶多也就一千万人口差不多吧,而这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