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3(1 / 2)

加入书签

防御收缩政策,这一政策以致于对匈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慢慢地,东汉王朝甚至控制住了匈奴。

而他汉光武帝刘秀甚至还能下命让匈奴的王庭数次迁移,设立使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单于,使之具备了西汉时没有的权利。

这一切都要等到后来,如今是建武十年,中原腹地一切才刚平稳下来,汉光武帝刘秀的江山绝不仅仅限于此。

【耿弇之前就曾向刘秀说起,他只要回到上谷,就能将他老爹太守的骑兵坑过来,但刘秀还没采纳他的建议。

而这一次,为什么上谷、渔阳两个郡要蹚这趟浑水呢?

首先还是耿弇,他是上谷太守的儿子,当时他在蓟县和刘秀失散之后,刘秀这群人往南边跑,耿弇则往北边跑,上谷就在北边,他回去找老爹了。

一路平安回到了上谷之后,耿弇就劝他父亲发兵帮助刘秀打王郎。

但恰好在当时,王郎的使者也来到了上谷,他们则要求上谷太守发兵打刘秀。

上谷在河北可真是一个香饽饽啊!

当时的上谷太守十分为难,到底要帮哪一边呢?他紧急召开了一个会议,结果会议上他的手下大部分赞成帮助王郎打刘秀。

而上谷太守则恰恰相反,他和他的儿子一样想帮助刘秀打王郎,但是他又有他的顾虑,因为王郎政权势力实在太大了,他们上谷要是单单跳出来帮助刘秀,那可就成河北地区王郎政权瞄准的活靶子了。

其次,除了耿弇之外,第二个关键人物跳出来了,此人也是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寇恂。

此人是上谷太守的功曹,相当于助理,他也站出来表示希望上谷太守发兵帮助刘秀,就是他提出了可以联合上谷东边的渔阳,两个郡合并共同帮助刘秀。

渔阳的意见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渔阳不同意,那么上谷自然也就不可能帮助刘秀了,毕竟独木难支。

所以寇恂就代表了上谷来到了渔阳谈判,渔阳太守表示很懵,渔阳和上谷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对于上谷想要联合的想法,他们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刻同意,总之就是很犹豫。

这时候第三个关键人物出场了,那就是吴汉,他是渔阳的一个县令,和太守的关系非常不错,之前两人就是老乡,后来在逃亡的路上遇见的,成了朋友,又一块来了渔阳,再各自在渔阳站稳了脚跟。】

此时的吴汉是刘秀的大司马,又被封为了广平侯。

却非殿上,吴汉听到天幕提起他,眼神仅是微微动了动而已。

邓禹睨了对方一眼,心中吐槽道,这个吴汉看起来木讷又老实,实际上最精明了。

【吴汉心中是偏向于帮助刘秀的,所以他看老朋友渔阳太守犹豫不决的样子,于是这个一向木讷、不爱说话的他伪造了一封刘秀写给渔阳太守的信,这封信的内容大抵就是恳请渔阳太守发兵。

然后他又去大街上挑选合适的人去将信送给渔阳太守,挑来挑去他挑了一名四处流浪的儒生,请人家吃饭,送人家新衣服,又问对方,哎呀……你到底流浪,现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啊,那刘秀和刘子舆(王郎)到底谁行啊!

儒生就说,那肯定是刘秀啊,那刘子舆就是个算命先生。现在外面的郡县都是对刘秀望风而降的。

吴汉一听,行,就你了,于是让对方把信给太守,又把刚才的话说给渔阳太守。

渔阳太守接到信之后,又听这儒生这么说,这才最终下定了决心帮助刘秀。

其实从这件事来看,我们更能够感受到刘秀的人格魅力,但凡和他接触过的人,即便刘秀落到何种境地,他们都愿意前去追随刘秀、帮助刘秀,比如邓禹、耿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