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李从珂和石敬瑭(四)(1 / 2)
石敬瑭被人瞧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骨气,这一点都没啥疑问,而给石敬瑭带来这些的那件事就是他向契丹求援。
还是他手下的那个谋士桑维翰给石敬瑭出的点子,桑维翰觉得,现在石敬瑭最合适的做法那就是赶紧对契丹称臣,然后石敬瑭甘愿做耶律德光的晚辈,史书上说的是:“以父礼事之”,这也就是石敬瑭儿皇帝的由来,但是这还不算,石敬瑭就算是这样称呼耶律德光,丢的那也是石敬瑭的人,将来人家也顶多就是骂几句石敬瑭没骨气之类的。
仅凭这一点还不至于上升到民族、国仇家恨的程度,真正让后世的这些学者们以及后代的一些知识分子愤怒的是,石敬瑭把幽州一代的土地割让给了耶律德光,这些土地就作为契丹帮助他的报酬。
后来契丹大军进入中原,那就是因为幽州一代进入了契丹的领土,在河北一带根本不能有效地阻击契丹,这才使得契丹祸乱中原。
桑维翰向石敬瑭提出了这个建议之后,石敬瑭那时候比较着急,他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就同意这样干,可是石敬瑭的部下里面还有一个叫刘知远的,他却反对。
刘知远的的想法十分的理智,但是却有点不切合实际,按照刘知远的想法,对契丹称臣就算了,不能再对他割让土地,而且也不能把耶律德光当成父亲供养起来,这样有损大朝威仪。只需要拿着金银珠宝就行了,见了财宝,契丹人一定会出兵的。
而且更不能把幽州一带送给契丹,不然的话,那就是后患无穷啊。
刘知远现在说的这些,十分的理智,他已经看到了联合契丹以后的弊端,而他提出的用财宝诱惑耶律德光,这样算是一个小策略,或许能够把耶律德光拉过来,但是却不能让耶律德光全力以赴。
那时候的耶律德光算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人,他是占据优势的,在中原的那些藩镇要是想要建立一番“伟业”都不能抛开他,而且那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石敬瑭的问题,还有一些在静观的藩镇。
到时候只要是别人出价更高,那么石敬瑭就有可能被耶律德光抛弃,石敬瑭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想尽办法,把自己和耶律德光的关系搞的复杂一点,两个人之间的利益结合越大,那么他们两个人的合作就越坚固。
石敬瑭一个人不能赶走李从珂,耶律德光的数十万骑兵也不能独自进入中原,所以这两个人都是有合作需求的。
耶律德光虽然是个契丹族的皇帝,而且位置比较偏,可是他却不像是之前那些北方的各族首领一样只知道在北方称王称霸,他一直想着能够向南打,他的父亲耶律阿保机就曾经想要进入中原,但是最终折戟沉沙,而他也有这个心思。
他一直在等待机会,所以中原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根本瞒不过他。
就在他知道了石敬瑭造反之后,他就想到了,石敬瑭既然造反,那他肯定有几分把握,而这几分把握,就来自于联合契丹,要是石敬瑭不来找他耶律德光,那么石敬瑭必败。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耶律德光每天想着石敬瑭来找他求援,然后他就能顺利进入中原了,这件事想的太多了,以至于做梦的时候,耶律德光竟然梦到了这件事。
醒来才知道这是一场梦,耶律德光也只能无奈的笑笑,然后继续等待来自中原的消息。
不过石敬瑭也没让她失望,没多久就派人把上面桑维翰说的称臣、父子之国、割地纳贡等事情写在了一个表章上面,交给了耶律德光。
看到了石敬瑭的书信,耶律德光亢奋了,当即就答应了使者,并且还约好在仲秋(八月)时节率军出战,帮助石敬瑭打败李从珂。
到了八月份,石敬瑭的局势还是能够撑得住的,在守城这一块他有刘知远等人帮他,在对外联系这一块,他还有桑维翰等,所以石敬瑭的局势看起来虽然是比较危急,但是实际上一切都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
但是再看看李从珂这边,他的大将叫做张敬达,也是比较能打仗,比较能吃苦的一个人,但是他的计划稍微有点小问题,他对于晋阳石敬瑭的策略是长期包围,打持久战,但是事实上真正打不起持久战的是李从珂,而不是石敬瑭,持久战反而对石敬瑭有利。
李从珂虽然能够集中全国的力量,可是很遗憾这股力量并不统一,也不能拧成一股绳,不能合力,不然的话石敬瑭根本不敢造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