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掌家媳妇宠夫日常 第44节(2 / 2)

加入书签

她是忍下了,没想到杜钰竹却说:“岳母放心,家父母并非那迂腐之人,更何况安筠的性子,我们家里也是早就知道的,您们养的闺女实在优秀,不止家母喜欢安筠,家父也说,我能娶到安筠,是我们家三世修来的福气!我们成亲也将近半年,不管是家中中馈,还是外面的产业,都是安筠在管,岳母实在不用再以普通闺阁女子的标准来试探小婿,那样的女子若真适合我们家,小婿哪里用等到现在才成亲!”

他把程敏说教沈安筠的话,说成是她对自己的试探,竟让程敏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

毕竟她是真的觉得,女子嫁人后,就是应该恭敬柔顺,哪怕她能把家中内外都管的很好,在长辈和夫君面前,也只有听令行事的份。

程敏听不出杜钰竹是在委婉的表达,以后不希望她再说教安筠,沈胜洲却是听的明白。

就对杜钰竹道:“既然钰竹你都这么说了,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有了你的保证,以后你岳母以后也不用再睡不好觉了!”

杜钰竹就起身,道:“请岳父母放心,小婿绝不会委屈安筠!”

不委屈她什么,当然是不会委屈她改掉已经形成的性格!

沈胜洲面上微红:“好。”我会和你岳母说,不让她再试图改变安筠已经形成的性格。

杜钰竹这才躬身到底:“小婿谢过岳父。”

第52章 闹矛盾

程敏一开始还以为杜钰竹误解了自己的意思, 直到他们岳婿你来我往这么好几句,她才明白过来,女婿哪里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 他明白的很!

他这么说,是不想再让自己说教闺女!只是碍于身份,不能直接明说罢了!

程敏是个传统的女人,知道了女婿不想让自己说教闺女,直接联想到, 女婿一定是觉得,自己有插手他们家事的想法!

想到这个, 程敏心里一下子就揪紧了!

他们小夫妻现在感情好,女婿才没有发作,若是小两口关系不好, 今日他直接拿自己说事,别说安筠以后在婆家的日子不好过, 就连下面俩闺女,也会因为有个插手闺女婆家家事的娘, 而难说亲事!

想清楚一分, 程敏的脸色就白一分。

杜钰竹虽然和岳父说话, 却也没忘了留意岳母,见她脸色越来越差,本来就担心媳妇会因为自己说的话而不高兴,现在心里更是没了底!

杜钰竹发现程敏变了脸色,沈胜洲和沈安筠又怎么没发现呢!

相比于程敏的担心不安, 沈胜洲知道哪怕他们小夫妻感情一般, 杜钰竹也不是那因为岳母一句话, 就上纲上线的人。

沈胜洲知道她这是又想多了, 可是守着女婿和儿女,又不能现在就教她。

沈胜洲内心纠结,杜钰竹担心媳妇不高兴,气氛有些凝滞。

还是沈安筠转移了话题:“安厚入学也将近一年了,我还不知道他现在程度如何了?”

沈胜洲赶紧顺着话题说:“张先生说他只要勤学不坠,考个秀才还是不成问题的。”

沈安筠面露惊喜:“只要能考中秀才,咱们家就算换了出身了!”

沈胜洲笑着说:“就看他是不是争气了!”

沈安厚把胸脯一挺:“爹,我不但要考中秀才,还要像姐夫一样考举人呢!”

大家都被他信心十足的样子给逗笑了。

因着这一笑,气氛也就轻松了。

杜钰竹又对沈安厚说:“不管要考什么,都先要把基础打牢靠了!”

沈安厚躬身称是。

起身后又兴致勃勃的问杜钰竹一些问题。

杜钰竹回答沈安厚的问题,沈安筠就起身去拉程敏:“娘,客厅让给他们,咱们去里面说话。”

程敏随着沈安筠起来,勉强笑道:“他们说他们的,咱们娘俩也好好说说话。”

沈雯可也发现了母亲脸色不对,见姐姐拉起母亲,知道她进了内室就会哭。

沈雯可面对哭啼的母亲,从来都不知该怎么劝,好在今天有沈安筠在,干脆说:“我去厨房看看,别差了点什么。”

说完就好像现在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不等别人开口,直接一溜烟的跑了。

沈安筠也没管她,直接拉着母亲去了自己出嫁前的闺房。

程敏纠结的不行,一会想让闺女对女婿说清楚,自己并没有插手他们家事的想法,一会又觉得女婿也没说别的,自己这边就解释,本来就没有的事,好像就变得说不清了!

到了沈安筠出嫁前的闺房,程敏也没想到该怎么办,干脆直接问闺女:“我刚才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妥?”

沈安筠故做疑惑:“这几年您不一直都那么教育我的么,现在还能有什么不妥!”

程敏:“……这不是……你已经出嫁了么,现在是杜家的人了!”

沈安筠轻叹了口气,依偎在她身边,说:“我出嫁了也是您闺女呀,因为闺女出嫁了,当娘的就不能说教了,那也太没道理了!我是您的闺女,是这辈子都不能改变的事实,您想怎么说教,就怎么说教。”

她在心里又默默的加了一句:反正我也不会听就是了。

程敏这会脑子清楚了:“这话你千万别在外面说!闺女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当娘的不是不能说,只是不能再像没出门时候那样了!”

她原本还想说,因为自己没注意,女婿好像已经不太高兴了。

好在是忍住了,要不然这话说出来,就成了挑唆他们小两口生气了!

见母亲都清楚了,还在那里纠结,沈安筠干脆直接转移话题:“二妹的亲事怎么样了?”

听沈安筠问起二闺女的亲事,程敏这才暂放下纠结,和她说起了来求亲的几户人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