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8(1 / 2)

加入书签

的身上,但施致远若还呆站着,那么下一个轮到的,就是他了。

朝堂之上,施致远冷笑道:“看来姜侍郎是将当初的话都忘记了。”

“施旭之所以能够入朝为官,皆是因为施元夕,姜大人告知施旭的,是朝中说施元夕身为女子,不便入朝为官,魏太后开恩,封赏其家人。”

“怎么,事到如今,姜大人竟是一句话都不认了?”

施致远面无表情,从怀中掏出来了一物,直接将其展开:“那姜大人亲自批阅的文书,加盖的印章,你可还记得?”

“施元夕进入兵部以后,施旭连续三次递出的辞官信,姜大人可还记得?”

“如果都不记得的话,你且看看,这驳回的印章,可是出自你的手!?”

众目睽睽之下,施致远直接连番打出了多次证据。

当下,满朝俱静。

施致远所说的话,确实跟事实没有出入。

这位姜侍郎,也确实倒向了魏家一方,受魏家驱使。

问题就在于,他既是替魏家做事,又怎么会留下了这么重要的证据?

尤其是他的侍郎印和吏部的官印,这些东西都是伪造不得的。

只需当场查验,就能知晓真伪。

施致远也不可能给出一份假证据。

所有的印章都是真的。

但这些东西并不是出自于这位姜侍郎的手。

而是吏部另外一位重要的官员,也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

此前,施元夕将甲胄设计图交给了谢家的前提,就是谢家需要将施元夕的父亲下放到了底下为官。

这事谢郁维是答应了的,并且吏部那边也已经在走流程了。

但因为李侍郎遭人陷害,将施旭牵连了进去,导致事情没办成。

施元夕便直接将交易的内容,改成了施致远手里的这些证据。

此前分析局势时,都说吏部的立场不明,因为吏部成分复杂,有中立的李侍郎,还有立场不明确的吏部尚书。

这话施元夕当时只是听一听,六部尚书这样的位置,除了个王瑞平惯会左右逢源油滑到底,其余人,绝不可能没有任何偏向。

尤其,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吏部。

她跟谢家提出交易,谢郁维犹豫的只有最后一条,她便隐隐猜到,这位吏部尚书应当是谢家的人。

后来,她在分析朝中局势时,又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徐京何当年进入朝堂历事时,所待的就是吏部,而且表现极佳。

可在他真正入朝以后,却并没有去到吏部中。

吏部尚书对于这样的人才,似乎也没有什么挽留的意思。

这瞧着只是一件小事,但仔细分析下来,就是吏部和徐家不属于同一阵营。

不是魏家,也不是徐家,就只能是谢家。

谢郁维所把持着的,可不只是一个工部,而是掌管朝堂内外的吏部。

魏昌宏这次要对付的,也不仅仅只是李侍郎这个光杆司令,还有就是落实李侍郎的罪责,治那顶上的吏部尚书一个监管不力的罪名!

一箭三雕。

只可惜。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