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1 / 2)

加入书签

此时的苏菀应该开始做臊子面要用臊子了。

她这个做法偏向于关中一带做法,但也有后世她自己的习惯,反正怎么好吃怎么做。

臊子面原本的意思应该是肉末。

但不止这么一种说法,慢慢也分肉臊跟素臊。

素臊面其中经典吃法,便是番茄鸡蛋面,味道酸甜可口,颜色也诱人。

肉臊也有许多不错的口味。

两种的相同点便是,其中的面条一定要是手擀面,而且还用细面。

面必须不软不硬,煮熟之后劲道光滑,这才能在汤汁里变得十分顺口。

说话间,那边面条都快做好,苏菀这边的猪肉也已经切成片,苏菀用的是五花肉,有肥有瘦,一会下到素油锅里会更好吃。

猪肉倒入热油锅里,再加上各味调料,生姜辣椒粉盐,最后还有陈醋,陈醋是其中关键。

这些炒熟之后就可以盛出来。

锅里直接加油就开始炒从南膳房拿过来的豆腐,这豆腐切成小块,放完调料多一步勾芡,看起来汁水浓浓的。

等面煮好捞出来,先给面碗里浇上汤,然后一些肉臊,一些豆腐臊,两个拌在一起吃。

主要西外宫人太多,猪肉全都做成臊子也不够,幸好豆腐臊的味道也不差的,而且里面还有猪油香。

臊子一炒出来,香味就能飘出去。

加了陈醋的料头香味十足,而且因为炒的是臊子,不是普通吃的菜,所以调料都比平常要重,特别是盐放了不少,香味飘得更远。

煮好的手擀面浇汤之后是清亮的颜色,但这臊子一加进去,立刻变成鲜艳惹眼之色,面足够细,所以显得单薄入味,其中醋的酸,辣椒粉的辣,猪肉的香,所有味道融合到一起。

那便是一碗吃不腻的臊子汤面。

中午来西膳房吃饭的西外宫宫人们,闻着味道都觉得自己腹中饥饿。

虽说昨天吃了面,但那是葱油拌面。

今日也吃面,又变成臊子汤面。

都是面食,做法完全不同,吃法也不一样,味道更是千差万别。

怎么自己家做饭来回都是那么两种,反而西膳房总能把饭食做出花来。

尚食司把这事应付得很好,钟粹宫的大宫女几经犹豫,终于在午饭过后把信件送出去。

早上还在犹犹豫豫。

中午南膳房做了豆花饭,北膳房炒了米粉,还把湘地人又引来。

西膳房则是臊子汤面。

一个赛着一个好。

哪点像没有食材的样子,拿那些宫人们的话说,分明是给他们加餐了,分明是换个花样吃东西。

丝毫没觉得比之前差啊!

吃的人开心,不知道背后尚食司的人花了多少力气啊。

但这话苏菀她们听了都开心,说明花的力气有价值!

宫人们跟尚食司的人其乐融融。

钟粹宫那边则满面愁容。

这封加急的信送到行宫玉华宫,至少要七月初四。

只希望这期间尚食司一定出事才行。

可这话钟粹宫的人都不信。

因为人家实在不行,把这两日做过的饭菜再做一遍,估计宫人们都不会反对。

听说那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此时的玉华宫凉风阵阵,比京都的暑气相比,这里不愧是避暑胜地。

但再凉的风,也比不上姜贵妃宫殿的冷然。

从昨日七月初一大朝会开始,今日七月初二。

为尚食司到底属于后宫还是属于朝堂,已经吵了不下五轮。

中间御史台还在责问姜贵妃为何大意疏忽,让几千宫人挨饿。

这是置几千宫人的命于不顾吗?

若有一天百姓有难,难道也可以用一句疏忽揭过吗?

只能说天祥国的御史台确实会吵架。

一下上升到这种高度,连一直没吭声的几位大学士都抬抬眼。

这六位大学士一向不怎么说话,只有紧要政务才会开口。

但此时也觉得御史台那几个小的有意思,能说得这样利落,只怕后面有人撺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