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5节(1 / 2)

加入书签

杂理库李丞副看看他们三个,再看看旁边的尚食司长官,怎么他们好像什么都没说,又什么都说了?

话还回到怎么分配利润上。

首先,甜食店属于杂理库甜食司,上面是尚食司,再上面是礼部。

可国库收入又是户部的事。

苏菀之前牵头甜食店开业,所以她也在这。

最后就是甜食店的主事嬷嬷,嬷嬷为宫里老人,之前可能迷茫了会,但很快反应过来,更知道甜食店的潜力有多大,现在店里一共二十人,十个人做东西,十个人招呼客人,都感觉有些不够。

现在所有跟这事相关的人,除了太子那边之外,其他都到齐了。

按理说利润如此丰厚,提起这事的太子却并不过来,看样子绝对不掺和这里面的利润。

这也让礼部户部尤为感慨。

银子的好处谁不知道,当初姜贵妃靠着银子给大皇子拉人脉的事,还历历在目,更别说太子手下的兵马都需要维护,他怎么就不着急呢。

明明上次抄家可以揽一点,这次分官办店的钱也可以跟着,不会有人说什么。

现在不分钱就算了,怎么人也不来。

太子,真的有当年先皇风范?

谢沛听了这会只会抬抬眼,心里说一句,有苏菀在就够了。

但谢沛不在,苏菀却想到谢沛之前说的那句话:“我的,跟国库的,有区别吗,以后都一样。”

对哦,谁让人家是太子,国库有钱就是他有钱,不过是提前存款罢了。

话是这么说,苏菀也明白,谢沛也不会动国库的钱来做什么,他想做的就是重整丁家军,重整边域,那是他外祖的心愿,他必然要完成。

之后的事,那就之后再说。

要说钱怎么分,也简单得很,首先做点心的十个人月钱肯定要高,然后是照顾客人的宫人,月钱要低些。

最后定下,在甜食店做事的人,一共拿百分之十的利润。

按照现在的情况,一个月生意差点,也有一万五千两的利润,一个月十个点就是一千五百两。

一千五,十个人分,按照做活多少,职位高低,最低一个月也能拿几十两银子。

比之宫里要好上数倍。

这还是按生意不好的来算。

只要他们用心经营,用心做事,那月钱肯定会提高,全看他们自己了。

以后店里增加人手也会谨慎,不会盲目多要人,毕竟多一个人就要多分一些钱,如果多一个人挣出的钱不够多,那他们自己都会核算成本。

这也是自负盈亏的关键之一。

不拿死工资,拿的是分成。

至于为什么只给百分之十的利润,大家心里都有数。

首先这些食材方子是宫里一点点传下来的,大家的手艺也是宫里传授,非但如此,这对他们来说是无本买卖,甚至是不会亏本的买卖。

从店面到食材,都有专门的来处理。

开过食店的都知道,其中食材的购买监督尤为重要,甚至占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精力。

而且现在店里赚钱他们拿分成,若不赚钱顶多回宫里。

所以说是无本,乃至不会亏本的买卖。

纵然只有一成利润,已经相当可观了。

甜食店主事嬷嬷心里有数,甚至来之前也跟店里的人商量过,此时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

而且一成利润怎么分,他们自己做决定,只要把分配方案回头交上来审核通过即可。

剩下的再有一成给到杂理库,一成给尚食司。

还有七成利润,两成分给礼部,五成给交给国库,以后户部每三个月会派人查一次账目,取一次银子。

给到杂理库尚食司自不用说,甜食店能开,也是这两方全力协助,嬷嬷宫女们走之后,还要抽调人补空缺。

礼部这边则帮忙担着风险,当初找合适的店铺都是打着礼部的名义,所以各处畅通无阻。

国库更不用讲,这完全是为天祥国挣钱,听说最近的钱都能用来疏通天祥国附近水渠,多疏通几条,对往来的船只都有利。

以前库中无钱,有些事能省就省。

现在有些事就可以做起来,修路修房屋增强京都防备人手,这对京都百姓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提升。

要说用钱,真是哪哪都用钱。

户部尚书算是发生了,别看太子跟空章舍人那么会挣钱,但还补不上天祥国长久以往积累下来的大窟窿。

还是穷啊。

拿物业来说,物价有钱了,才能及时修缮小区的各种设备,还能请高质量保安跟保洁,若是没钱的物业,没责任心的物业,那这些都别想了。

国库没钱也是这样,管理国库的人若没责任心同样该如此。

但户部尚书觉得,现在隐隐看来,太子若能彻底掌权,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