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9节(1 / 2)

加入书签

这是支持他们,还是害他们?

都不是。

分明要让大皇子圣人,都跟太子斗起来。

要把天祥国一个看起来有明君迹象的人彻底拉下马,聪明的天祥国皇帝,可不利于氏义族即将要做的事。

就算拉不下来,那也要让天祥国内部疲于内斗。

要让朝堂跟皇宫都乱起来。

只有他们这里乱了,其他人才有机会。

苏菀眉头紧皱。

她很少有这样的情绪,以前朝堂怎么斗,那都是朝堂的事,而且大家都有分寸,不会真的置人于死地。

但这不同,这是动辄要亡国灭种,至少也会战乱不断。

别看现在天祥国在做下坡路,可百姓们至少没有战乱,如果战乱了,必然尸横遍野,必然家破人亡。

战争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如今知道有人试图发起战争,还是长达许久的精心筹划,谁都会心惊。

没国就没家,不存在国没了家还在,自古都不存在。

氏义族从去年开始筹谋,安插间谍,派人抢粮试探。

他们现在恐怕已经知道天祥国的国库空虚,防守空虚,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打遍四野无敌手的天祥国。

有些念头必然蠢蠢欲动。

谁料谢沛又给苏菀看了样东西:“二十人抢粮之后,我派丁家军去西北驻防,这是他们刺探到的消息。”

按理说属于军机秘事,但苏菀还是接了过来,这次跟以往不同。

虽说京都距离西北还远,可西北的边民们怎么办,无论是哪里,都不能有战争。

除非这战争不打在自己疆域上。

丁家军写的书信言简意赅,可又把氏义族的情况说得很明白,更把带间谍来的阴谋提前了几个月。

按照刚才的消息,苏菀以为氏义族是借着册立太子庆贺,所以带着间谍前来。

却不知道他们心里早就有几分把握,能把人安插进来,这才做了很多准备。

去年九月,也就是天则十四年九月份,当时有件骇人听闻的学徒投井事件,一连死了两个学徒。

那件事短暂解开南熏坊黑市一角。

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学徒死了,抓了一部分人,还从他们家中搜查出几千两脏银。

但这里面还有一群人提前跑路,这些人不乏一些外族人,这些外族人多是先皇带回来的战俘,手上有做瓷器,做锡器的手艺。

这次知道事情暴露,提前携家带口离开。

去年那会还闹的沸沸扬扬,但当时也没把人抓住。

这些人出了京都自然四散而逃,准备逃回家乡,其中两人就逃到西北,其实他们并未打算去关外。

关外日子多苦,他们心里明白。

若不是在京都偷卖宫里许多的物件,他们甚至不打算离开京都。

在天祥国十几年时间,他们也习惯这样的安逸日子,关外的苦,跟关内的好,大家心里都有数。

跑到家乡附近,也只是思念故土,再说西北关内跟外面生活习惯很多都相似,区别只是关内没强盗,遇到风沙有房屋,若有困难还能找当地官员。

如此一来,西北关内自然是很好的住处,他们手里又有大量银两,安置不是不问题。

边关那边对户籍要求也松,很快就安定下来。

可都来这边了,难免会通过关内外走私的人打听十几年前的家人。

如果可以,他们自然要接济家人。

谁知道等着他们的不是自己的部落栾都族,而是早就把栾都族吞并的氏义族。

当年栾都族实力强悍,主动挑衅天祥国,那会的情况大家都知晓,有丁老将军如此骁勇善战的将军在,当时的丁老将军也不过四十多,正是能打的时候。

但以天祥国的风格,打赢就打赢了,不要你们的女人,也不要你们的东西,因为实在不稀罕。

我天祥国地大物博,怎么会觊觎你们的三瓜俩枣。

只是当时先皇喜欢锡器,尤其是锡制做的酒壶,所以只弄了些工匠回去。

等天祥国走过,栾都族到底元气大伤,后来五六年里,陆陆续续被氏义族吞并。

草原上部落变化之快,这都很正常,对天祥国来说其实没区别,更不会多说,所以在京都的工匠们并不知晓。

知道这次回来想要联系家人,才意外知道此事,自己部落的人已经成为氏义族的奴隶,家人只剩下几个远房亲戚,原本上万族人,如今不过五百。

他们原本想联系栾都族,自然变成现在的氏义族。

知道他们两人有钱财,肯定不会放过,接着家人的名义,让他们去关外见面,这一见两个工匠同样成为奴隶。

攒下来的积蓄被弄走不说,当奴隶之后非打则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