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1(1 / 2)

加入书签

里不清楚此行的后果。

但他要做的不仅是规劝皇帝,还是要提醒如今沉默的满朝文武,何为忠于国,尽臣职。

夜色浓黑,似能吞没一切赤亮的心。

袁氏众人就这般守在府内,一夜未眠,直至天光微亮,有车轮压着青石路的声音惊动了门房。

楠木的大门缓缓打开,兽首铜环晃动的声响惊醒了晨光的寂静。

这一夜,袁氏等来的只有袁阁老冰冷的尸首。

内官领着一名武夫,就用草席将人一卷,丢在一辆木板车上,这般拉到了袁府的大门之前。

来人端起了礼,向一时愣在了那的袁家众人拱手拜礼,道袁阁老冲撞圣驾,认罪自裁,圣上感念老人家多年付出,特意恩赦,将尸首留于袁家安葬。

袁家主双目赤红,唇色苍白地看着草席之外掉落的一截朝服,已经染上了泥泞的脏污。

水纹滚边,搭上山青祥纹,这是老一派的制式,袁阁老已然穿了多年。

老人家很是珍惜这套朝服,每日清晨都要亲自打理,那是他一生的荣耀。

“袁家主,谢礼吧。”

得内官提醒,袁家主仿似被人抽走了一身的力气,如提线的木偶一般,拱手拜服,气若游丝般道了一句。

“谢主盛恩。”

第二百一十四章 袁老之死

马车缓缓穿过早集,往城东而去,集市之上人声鼎沸,却仿似穿不过那半挂帘幕,留得厢内一片寂静。

阿笙低敛着眉目端坐其内,天光在她的眸间晃悠,却得不来她青睐的一眼。

今日一早府内便收到消息,袁家设灵,过世的是两朝元老,一生忠直的袁老爷子。

老人家的死仿似一记耳光沉重地扇在央国百官的脸上。

为官者,心在黎民,计在天下。

但如今的朝内,争权斗势,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悠悠天下每日为了生计而奔波的百姓。

江淮之事一出,面对百官的沉默,阿笙方才明白,裴钰称袁家难得在于何处。

满朝文武,却只有一位古稀老人敢站出来规劝皇帝。

文史、军机,乃至中枢的失语今日在袁家这灵堂之前都难以抬头。

今日一早,东西两城,百官居所,众官僚弃车马改步行,自各自的府门一路行向袁府。

他们正官礼戴,如帝宫朝拜一般,恭敬而井然有序地穿过百姓聚集的集市,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巷,如同面对内心的诘问一般,走向袁府的灵堂。

这一路引来多少人的驻足观望。

窦氏的车驾缓缓在袁府府门之外停了下来。

阿笙下了马车便被那袁府门前的情形吓了一跳。

本该出现在帝宫的文武百官,却身着官服出现在了袁府的门外。

众人恭敬而有序地一一入内朝拜,更甚者眼含热泪,拜问袁氏之人时几度哽咽失语。

阿笙静静地站在袁府门外候着,她的目光一一从这些前朝官员的脸上划过。

好一些她是不认得的,但他们的官服还是能让她认出一二。

袁阁老为官一生中正,他这一生如清明之境,正照众人那颗惶惶不可终日的心。

阿笙在袁府之外伫立许久,方见那些官员纷纷离开,登上车马往帝宫而去。

他们带走了袁府门前的喧嚣,留得那素布翻飞的府门落于最后的清净。

阿笙此时方才浅抬步伐,入内拜礼。

灵堂之前,袁成杰与袁氏其他兄弟一起身着素服,拜谢众人。

阿笙上了三柱清香,方才走向袁成杰。

这位师兄向来是他们一群人中最清朗的那个,但此时阿笙却在袁成杰的眼中看不到昔日飞扬的神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