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3(1 / 2)
士,说灾民被杀是因为江湖恩怨,他王伦清清白白被人陷害,灾民?什麽灾民?
王伦派来的杀手在京城行凶,这两天江湖上有传闻,真正的杀手组织太行山飞鹰帮也派人来了开封府。
那飞鹰帮受雇杀人认钱不认人,他们的人来到京城,灾民之死就更说不清了。
“有这心机干什麽不行,全用在算计朝廷上了是吧?”苏景殊一边记一边吐槽,等公孙先生说的差不多了才又问道,“先生,御史台那边有新消息吗?”
王伦害死那麽多百姓,灾民进京後还敢派人过来灭口,这种情况下御史台派去的御史还能违心说他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这不得抓起来盘问盘问?
他们官家看上去软和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软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都能欺上瞒下,其他衙门呢?
京城之外的官员本就良莠不齐,监察系统再出问题,这日子简直没发过了。
不对,京官队伍和外头一样到处是坑。
嘶,官家,您还好吗?
小小苏在心里为倒霉催的官家默哀三秒钟,三秒钟结束立刻收回乱飘的小心思继续做记录。
公孙策揉揉眉心,“派去荆州的那两个御史已经被下狱,他们对收受贿赂的罪行供认不讳,官家很生气,那俩人现在还在刑部大牢关着。”
御史台的御史地位特殊,那两个是证据确凿能抓捕入狱,其他人是清是浊暂时说不准,开封府和皇城司都在查。
算算时间,展护卫他们也快回来了。
等王伦进京受审,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苏景殊晃晃笔杆子,他觉得王伦可能不会轻易进京,“先生,王伦在京城留了那麽多眼线,应该知道回来後会面对什麽吧?”
留在荆州是抗命不遵,回京城是受审下狱,仁宗皇帝已经驾崩,他妹妹王才人没法吹枕头风给他求情,回来难逃一死,不如铤而走险直接跑去找襄阳王。
如果襄阳王愿意收留他的话。
说来也怪,荆州那边都洪水肆虐屍横遍野了,朝廷也已经察觉到那边不太对,襄阳王怎麽还没动静?
他不起兵造反的话,王伦就没有理由去投靠他,那接下来怎麽办?
襄阳王总不能以为荆州水灾之後他还能继续在襄阳安安稳稳当他的王爷吧?
想不明白的问题增加了。
公孙策温声解释,“只要襄阳王没动静,王伦就不敢不回京。狄将军已经率军前往荆州,襄阳王不敢有动静。”
如此一来,即便王伦知道回京是九死一生也只能回京受审。
若非如此,京城那麽多传言是哪儿来的?
苏景殊眼睛一亮,“他急了。”
虽然不知道襄阳王到底在搞什麽幺蛾子,但是他一直按兵不动对王伦而言的确不是好事儿。
王伦官商勾结残害百姓证据确凿,襄阳王造反的证据却还没有,如果襄阳王攒的大招在後面,就算王伦气急败坏要指控他也没用。
好歹是个想造反的藩王,应该不至于蠢到把造反的证据交到别人手中。
总结:王伦妥妥要凉,倒是襄阳王那边不好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