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0(2 / 2)

加入书签

不慌,他年轻,身体扛造。

白五爷踱着步子跟上,“景哥儿还是去睡一会儿吧,明天早上要啓程回京,马车上睡的可没有床上舒服。”

“刚才忘了说,咱们明天不走了。”苏景殊拍拍额头,将襄阳王府又发现新线索的事情和他说一遍,“这次的线索不好找,可能要耽搁好些天。”

“新的幕後黑手?还有人能比襄阳王更大?”白玉堂想了想,感觉比襄阳王更大的只有皇帝,总不能真正的幕後黑手是皇帝吧?

苏景殊:……

公孙策:……

倒也不至于。

动脑子找线索的事情白五爷不参与,一来他对朝廷的了解没有那麽多,二来他不觉得他比包公更会办案。

他跟着包大人只负责听命行事,动脑子的事情用不着他。

展昭跟着包大人就从来不用动脑子,他自然也一样。

既然暂时不走,也就是说他们家二哥和四哥这一趟没有白跑。

好事儿啊!

公孙策放下手里的信纸,“耽误不了几天,五月之前要啓程回京,不然赶不上景哥儿授官。”

王府这些书信他大概看了一遍,并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可见襄阳王後头的那人藏的很严实。

襄阳王府找不到证据,襄阳王和他的亲信嘴里再问不出有用的线索,他们留在襄阳也没有用,不如回京将所有的事情都上报给官家看官家有什麽打算。

“金太守是兵部的官,他知道怎麽审犯人吗?”苏景殊叹了口气,“下次出门让包大人去皇城司要几个人,皇城司的人肯定擅长审讯。”

身为锦衣卫的同行,什麽都不会也得会审犯人。

公孙策听到这里只是笑笑,让书吏将院子里的东西收拾好,能被襄阳王放在书房应该都是他的珍藏,大老远的不好运回京城,查清楚里面没有夹带後可以送去官学供学子借阅。

什麽审讯不审讯的,他一个文弱书生不懂那麽多。

苏景殊只是随口感叹一句,说完之後感觉公孙先生的反应不太对,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于是戳戳旁边的白玉堂,看看刚才是不是他的错觉。

“审讯哪儿用别的衙门出人,公孙先生出马一个顶十个。”白五爷对公孙先生在江湖上的威名非常清楚,迫不及待要给无知的苏小郎讲公孙先生的丰功伟绩。

且不说公孙先生制造刑具时的奇思妙想,只说他审案时的各种点子就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民间传闻包大人日审阳夜审阴,传闻的源头都是公孙先生。

不是说那些传闻是公孙先生传出去的,而是因为有公孙先生给包大人出的那些主意,所以传闻传出去才会变成包大人能日审阳夜审阴。

有公孙先生在包大人身边,别的衙门集体过来帮忙都不一定有公孙先生一个人审的快。

不要小瞧文弱书生,文弱书生有时候能让坏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远的不说,邓车和邬泽被送到开封府後那麽快什麽都招了就都是公孙先生的功劳。

他们是怕开封府的大牢吗?不啊,他们是怕落在公孙先生手里被公孙先生当玩具玩。

苏景殊:哇,长见识了。

难怪公孙先生刚才那般反应,原来是他想鲁班门前锯木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