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7(2 / 2)
馆阁有多清贵呢?朝中大臣若推辞馆阁之职能被认为无意功名不求仕途。
没错,他说的就是现在还在江西老家的王安石王叔父。
就前几年王叔父没走的时候,朝廷多次委任他以馆阁之职他都拒绝不接受,满京城的士大夫都觉得这人不同寻常,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肯定不是一般人,想登门和他交朋友的差点把他家的门槛都踏破。
因为王叔父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朝廷生怕他什麽时候辞官不干,想着法儿的给他升官,直到他答应任直集贤院、知制诰才算作罢。
接受了就好,接受了就不担心他辞官不干了。
当然,当时接受是接受了,最後还是没留住。
王叔父和王小雱已经走两年多了,不知道守孝的三年之期过去会不会回京。
大宋没有新科进士直接进馆阁的前例,就算要进馆阁也得先在别的职位上干一段时间在後去考,通过考核才能被征召入内当最末等的修勘。
正常情况下馆职人员的升迁就是按等递进,先干挑错别字之类的杂活儿,然後再负责书籍编纂、勘阅,最後才能升到管理馆阁。
再往上啊,那就得去别的实权衙门了。
他这前头没有任何其他官职,哦,有个为期不到两个月的监察御史的职位,还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正经当御史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前面没有任何能说出口的资历,回京就想让他进馆阁,官家未免太看得起他。
幸好政事堂的相公们把官家拦住了,不然他非得被朝臣喷死不可。
馆职清贵,他也是读书人,是读书人就会对那地方心动,但是自知之明是个好东西,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馆一阁是卷王的天堂,同样也是咸鱼的天堂,卷王和咸鱼都能在那里快乐任职,想卷可以一路冲到政事堂当宰相,不想卷可以一辈子留在那儿。
大宋最早的馆阁选址在右长庆门东北,但是那地方太靠近大街吵的很,衙门房宅老破小也不适合藏书,于是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太宗皇帝就亲自选址设计了新的三馆用于藏书,也就是现在的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
就衙门条件来看,三馆的工作环境比其他衙门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连开封府衙门都没法和那边比。
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尤其是馆阁里埋头故纸堆里的工作,对于爱书之辈完全可以一辈子留在那儿不出来。
当宰相要操心劳累,修书不光没那麽多勾心斗角,还能干他们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修书是个技术活儿,可以悠哉悠哉慢慢干,也可以通宵达旦的赶工,除非有朝廷下达任务必须在某年某月某日前成完成任务,不然他们可以尽情拖延。
毕竟能平步青云的只是少数,名臣贤相可遇不可求,馆阁里绝大多数还是埋头于书卷之中最後可能连名字都留不下来的寻常人。
只要没有追求,那儿就是最适合摆烂的地方,没有之一。
想想啊,馆阁之职,能进去就说明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进去後能高升就是宰辅之臣,不能高升就是潜心治学,前有桥後有路,天底下再没有比那儿更好的地方了。
可惜他现在没资格去,不然他高低得进去混个资历。
小小苏遗憾的摇摇头,“官家好像很喜欢干这种越级提拔的事情,之前他想把你调回京还是韩相公给拦下的,不然二哥你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京官了。”
大苏同样心有余悸,“还好韩相公给拦下了,不然这事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