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8(2 / 2)
身为包拯放在城里的幌子,苏通判这些天和他称兄道弟真是委屈大发了。
苏景殊:???
什麽叫身为包大人放在城里的幌子?他是正儿八经的通判好不好?!
要不是身在公堂不好吵架,他能让这家夥当场感受一下什麽叫三元及第的口才。
幌子?见鬼的幌子!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不说话没人把他们当哑巴。
苏通判木着脸听程某人骂他,苦中作乐想着:骂吧骂吧,越骂越能证明他是个清白的好官。
等着,他现在就派人去请城里的退休老臣来旁听。
苏景殊说干就干,招来站在旁边的沈仲元耳语几句,然後继续淡定的挨骂。
临走前还送他这麽份大礼,程表哥果然是最为兄弟着想的好表哥。
听到他吩咐的白玉堂:……
就说这小子不会白挨骂。
程元和李坤貌合心不合,李坤在西郊铁器作坊铸造假钱之事并没有让他知道,而是绕过这个兼任厢军指挥的知州去找厢军副指挥郑宏合作。
公堂上不许吵嚷,程元身上有用的线索也不多,很快被带到院子里看押。
院子里没人管他那张嘴,随便他怎麽骂。
李坤和郑宏合作私铸假钱证据确凿,程元贪污受贿增收税粮同样证据确凿,不过程元那儿可以直接量刑定罪,李坤却不行。
水师营到底有没有被他渗入?当年往辽东运粮的大船是谁给他安排的?他开钱庄敛财囤粮到底是为了什麽?
疑点太多,都得弄清楚才好往案卷上写。
州衙里动静那麽大,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谁那儿传出来开堂审案的是包青天包大人,一传十十传百,短短一会儿时间州衙外面的街上就堵满了人。
百姓都爱看热闹,在热闹可能和他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时候,别说天气炎热,就是天上下刀子都挡不住他们过来一探究竟。
禁军只抓犯了事儿的人,各座府邸的下人度过惊心动魄的一夜,等外头的动静消停下来立刻互相打听,消息瞒是瞒不住的。
四海钱庄和城里几家大粮铺全部被查封,主家大半夜的被官兵抓起来带走,连知州大人都没躲过去,这会儿都在大牢里待着呢。
别人不能治知州的罪,现在要开堂问审的是包青天包大人,别管什麽知州知府都得束手就擒。
公审结果不出所料,李坤程元等人罪恶昭彰证据确凿足以定罪,但是李坤身後的人却没有审出来。
其他人在堂上要麽喊冤要麽唾骂,只有李坤一言不发,看上去和之前那个奸诈的商贾判若两人。
包拯也没指望一次就能把所有疑点都解决,此案涉及颇广,他也没必要将时间都耗在几个问不出东西的人身上。
皇城司的官差有时间和他们耗,直接将人押送到京城就是。
登州和青州相距不远,兴许过几天还能在青州找到点线索。
根据郑宏的供词,他们铸造假钱用的朝廷发下来的军饷。
禁军直属中央,厢军属于地方,二者之间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