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1(1 / 2)
的困境,但是他没说,而是等许大人发现之後才说,这样既顾全了许大人的面子又能解决问题,乃是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嗨呀,这就是官场文化的精髓,他已经领悟的差不多啦。
第153章
*
身在官场,不懂什麽都不能不懂人情世故。
苏景殊没打算朝左右逢源铆足了劲儿钻营的方向发展,但也没想在人情世故上吃亏,和同僚打好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是州衙里天天有人给他使绊子,把时间都耗在应付同僚的刁难上他还怎麽干活?
不是说州衙的同僚们不好相处,他是防患于未然。
也是许大人好相处,不然他也不会拿许大人来练手。
地方大部分通判和知州都势同水火,有些知州宁可去没有通判的贫穷小州都不愿意去有通判的富庶大州,可见身边有人盯着多烦人。
像登州这样又穷户数又多的大州,正常情况下还真没多少人愿意来。
刚开始他想着许知州熟知律法精通断案肯定比教导主任还教导主任,临危受命来到登州哪儿看不过眼就立刻吹胡子瞪眼,他这个通判必定要成为登州官场恢复正常路上的牺牲品。
相处之後才发现之前的猜测都猜歪了,虽然许大人熟知律法精通断案,但是他的脾气和之前的猜测完全是两个极端。
想象中:一戳就爆炸的火爆辣椒。
现实中:看什麽都操心的老好人。
官家不是给他找了个教导主任,而是给他找了个鸡妈妈。
对不起,虽然这麽说许大人不太礼貌,但是他下意识就想到了鸡妈妈。
正常情况是这样的:知州要干什麽必须告知通判,通判要干什麽也必须和知州商量,本来就是互相制衡的官,朝廷巴不得他们关系不好。
而许大人上任之後的情况是这样的:通判想去巡视地方?去!通判想查账?查!通判想干什麽?干!
知州给足了通判信任,不像是针锋相对的两个官,更像是老师傅带徒弟。
感谢官家,感谢太子殿下,感谢政事堂和吏部的大佬们,你们真的太会挑人了。
许遵是个能办实事的好官,不然政事堂和吏部也不会推他出来接手登州这个烂摊子。
他到登州後先熟悉州衙的政务,然後隔三差五去底下县里巡视,仪仗队在前面吹吹打打,巡视进度进展的异常缓慢。
进度缓慢也不耽误他发现问题要为民做主。
苏景殊已经把登州盐业的困境整理的差不多,就等知州大人开口说要上奏朝廷,来时什麽都没带也不耽误他叭叭叭。
毋庸置疑,登州境内的榷盐制度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官方民间都没好处。
竈户煮出来的盐只能卖给官府,官府收购的价钱不及市价的三分之一,要麽合法卖给官府但是穷,要麽偷偷摸摸卖给私盐贩子但是违法。
↑返回顶部↑